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文化十分丨纪录电影《零零后》:给中国父母的一封家书

时间:2021-03-17 21:49:00 | 来源:央视

原标题:文化十分丨纪录电影《零零后》:给中国父母的一封家书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一部讲述“零零后”成长故事的纪录电影《零零后》在多家网络平台同步上线。导演张同道跟踪拍摄了12年,记录下两个零零后的孩子从幼儿到青年时期的成长经历,片中关于应试教育、出国留学以及青春期叛逆的话题,也引发了当下人们对青少年教育的诸多思考。

2006年起,导演张同道将镜头对准一所幼儿园中18位零零后孩子,用12年的时间,垂直跟踪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的成长历程。2017年夏,五集纪录片《零零后》在央视播出后,引发了广泛热议。

两年后,电影版《零零后》从跟拍的众多孩子当中,选择个性最突出、故事最丰满的两位主人公池亦洋和柔柔,展现他们的成长故事。

纪录电影《零零后》导演 张同道:最早的想法是,完全个人化的,因为我的儿子就是零零后,我非常想知道这代新人,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每个人都带着时代的痕迹。

张同道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94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99年开始纪录片创作。对他而言,与其说是拍摄纪录片《零零后》,不如说是带着摄影机陪伴孩子成长。身为人父的他,怀揣着对于新生代的好奇心,从纪录片拍摄中反思两代人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教育对人的影响。

纪录电影《零零后》导演 张同道:印象最深的是拍幼儿园的时候,原来孩子可以这么地张扬个性。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它(带给)我的震惊,绝不亚于哥伦布看到新大陆。我是1965年出生的人,我在1972年读的小学,那个时候,怎么会有你张扬个性的空间?那种严肃紧张的气氛,我们的老师一句话不合,他手里总是攥一把粉笔头,讲着讲着突然粉笔头啪就打过来了。

幼儿园里的池亦洋活泼好动,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王;但他的叛逆和霸道,起初却引起全体家长的不满,甚至要求池亦洋退学。

北京芭学园园长 李跃儿: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在被池亦洋这孩子永远地欺负之下,或者几个月欺负之下,使他变得认为,这个世界他是最弱的。

另一位主人公柔柔,喜欢唱歌、跳舞、画画,很有艺术天分;但特立独行的性格却让她在幼儿园里长期处于被孤立、被排斥的境地。

纪录电影《零零后》人物 王思柔:我感觉大部分人,都是因为你很独特,比较脱离大群体,别人才会去欺负你。

李跃儿开会讨论池亦洋和柔柔被排挤的问题。

北京芭学园园长 李跃儿:这种集体对柔柔的排斥,会对柔柔造成很大的伤害。问题在于柔柔还是在于群体。

北京芭学园园长 李跃儿:我们面对孩子的不优秀的时候,我们是接纳的,是尊重的。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帮助他,而不是指责和谩骂以及攻击他。

62岁的李跃儿曾是一名油画家,16年前,她从银川来到北京,由美术教育转入幼儿教育,创立了一所在当时还算很前卫的“新教育”尝试样本幼儿园。在她看来,相对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让孩子从小构建起健全的人格更为重要。

北京芭学园园长 李跃儿:因为作为人的那种人文情怀,人类的情感,人类的感受力,人类的良知、良心,这些东西是我们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前面的那个数字。如果是1的话,后面是一个0,它就是10,如果那个数字是9,它就是90,是不是?那么我们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其实孔子、老子、孟子这些人其实唯一讲究的是人格建构,是人格的教育。

李跃儿相信,幼儿的教育应该从每一个个体出发,用理解、尊重和爱引导孩子。在李跃儿的帮助下,池亦洋和柔柔也慢慢被群体所接纳。然而,离开幼儿园升入小学、初中后,两人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池亦洋上课无精打采、被罚站,哭诉不会写作业;柔柔数学课上回答40的平方等于4900。

老师:来,王思柔。

王思柔:4900,1600。

池亦洋:什么也不会写,换原来5分钟就写完了。

王思柔的爸爸:她现在就这个情况,怎么让她提高?

王思柔的妈妈:那我就把考试牺牲掉呢?但是我保留了她的天性,保留她对学习的兴趣。你要看得远一点,别被眼前这一片树叶挡住眼睛。

王思柔的爸爸:反正咱,你说点实际的,行吗?怎么把这个孩子的成绩搞好了,能考上学。什么树叶呀!你说树叶干吗?

面对孩子学业上的挫败,究竟是选择保全孩子天性的素质教育,还是走应试教育这条相对稳妥的路,家长们也不免陷入焦虑。除了学校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坚守和选择同样至关重要。

纪录电影《零零后》导演 张同道:我们拍的这些孩子的家庭,都是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很多孩子的父母是从农村来的,因为考了大学,靠他的知识,获得了一定的财富,改变了家庭的命运,也改变了孩子的命运。所以他们就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也能接受好的教育,从而主宰他的命运。

为了保护孩子的天性,父母选择让柔柔放弃高考。14岁那年,柔柔孤身一人远赴美国留学,成绩连续拿A。池亦洋也偶然在橄榄球场上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甚至进入国家队出现在国际赛场上。然而,成长的道路依旧充满坎坷。柔柔虽然在学业上如鱼得水,却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和缺乏社交能力,连续被三个寄宿家庭拒绝。

纪录电影《零零后》人物 王思柔:这个妈妈拍了几张厕所卫生间的照片发给我,她说你们垃圾堆了这么多,完了以后你们厕所这么肮脏。我回答的时候,辩解的时候,他们家完全火了。她(住家妈妈)说你有巨大的人品问题,她说她今天晚上必须搬出去。大家都知道我换寄宿家庭了,所以谣言非常深。我一回到学校,很多人根本没有跟我说你好,跟我说嗨,我当时心想,ok,我的名声完蛋了。

池亦洋的第一次出国留学申请也未能通过。

纪录电影《零零后》人物 池亦洋:负责招生的那个主管,他直接给我来了一封邮件。他说你不能来上我们学校,因为你不够好。我就觉得……

纪录电影《零零后》导演 张同道:我特别看到苦难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我们都不想让孩子经受苦难,可是生命的成长还离不开苦难,当你经历了这些苦难之后,苦难就成为生命的营养。

经历过成长的阵痛,柔柔在不断的地自省中改变自己,2019年夏天,她考入美国一所大学攻读教育学,体验过不同教育方式的她,希望有朝一日通过教育帮助更多人。

池亦洋也凭借加倍的努力,拿到了国外留学的名额,未来他希望成为一名职业橄榄球运动员。

纪录电影《零零后》导演 张同道:(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人的精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物质上没有。2000年之后,中国在经济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数中国人的钱包,比过去厚了。《零零后》中这两个孩子,都是国际化的新一代。他们既吸收了中国文化中那些美好的传统,同时又接纳了世界文化、国际文化。通过这个片子,我也悟到了一点,今天的教育能做什么?最大的教育不是教知识,不是教技巧,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认识他自己,发现你的潜能,施展你的优势。

导演张同道说,成长远比数学方程式更加复杂深奥,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轨迹,如何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电影《零零后》并没有给出定论。张同道希望家长、孩子以及教育工作者都能从电影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总台央视记者 梁珊珊 解超全)

(编辑 尹惠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