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压力使人头秃是真的,元凶已被哈佛、西湖大学揪出,还给出生发秘诀

时间:2021-04-05 08:47:43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压力使人头秃是真的,元凶已被哈佛、西湖大学揪出,还给出生发秘诀

梦晨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都说压力大使人头秃,我们每天承受着学习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

甚至“头秃的压力”使人递归头秃。知道这个又能怎样?压力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减少的,要是能随时调节,也就没有压力了。好消息来了!科学虽然不能减少你受到的压力,但或许能减少你在压力下掉的头发。

压力导致脱发的具体生理机制已被来自哈佛、西湖大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破解。

他们在小鼠身上证明,这种机制是有空子可钻的。

这项研究,登上了Nature。不仅如此,他们还让已经“秃”了的小鼠,又重新长出了毛发。

为何压力导致脱发?

我们的头发,其实是边掉边长的。

头发从生长到脱落,会经过三个阶段:生长期、退化期和休止期。在休止期,头发非常容易脱落,甚至轻轻一薅就会掉下来。

通常来说,只要这三个阶段的循环速度够快,脱发就追不上我们。

然而,一旦发生“意外”,使得休止期被延长,那么长出头发的速度就会变慢。

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正是这个“意外”。

研究人员发现,外在压力信号,会促使小鼠的肾上腺释放一种压力激素——皮质酮 (对应到人体内,就是皮质醇)。这种压力激素,会影响毛发的生长周期。

影响有多大?

看看下面两只被“剃头”后、施加压力的小鼠情况就知道了。

下图中,黄框中是被切除了肾上腺的雄性小鼠,由于完全不受激素影响,毛发生长要比正常小鼠快得多,几乎在11天左右就长齐了毛发。而蓝框中保留了肾上腺的小鼠,在相同时间、相同压力的情况下,却没有长出多少毛发来。

那么,如何确定影响毛发生长的,就是一定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酮(而不是其他激素)呢?

为此,研究人员又做了另一组对照实验。

他们分别给两组正常小鼠,喂食普通饮用水(下图蓝)、和加了皮质酮的饮用水(下图黄)。结果发现,短期内皮质酮对毛发生长速度影响不大,然而在长期服用下,却会延长休止期的时间。

当然,喝了加皮质酮的引用水,小鼠也并不会出现体重、皮肤厚度或细胞凋亡等其他变化,意味着脱发并不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

而是因为持续的压力,导致皮质酮长期分泌,从而抑制了毛囊干细胞的激活,让头发长得更慢了。

皮质酮从哪里来?

根据研究,无论是生理上的增加(服用含皮质酮的水等)、还是感知到压力、或者衰老,都会增加体内皮质酮的含量。△衰老增加皮质酮含量

好消息是,这一过程是可逆的。

一旦皮质酮的含量减少,小鼠的毛发依旧能进入生长期。(所以,放松心情是关键)

不过,皮质酮并不会直接影响毛囊干细胞。

它会减少一种介质的表达,来间接抑制毛囊干细胞的生长。

被减少的蛋白质

这种被减少的介质,是一种名叫长停滞特异性蛋白质6(GAS6)的蛋白质。科学家们通过对作为蛋白质复制模板的信使RNA进行分析、以及大量对比实验,最终锁定了它。正是它,把激活信号传递给了毛囊干细胞,从而触发了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表达,使毛囊干细胞增殖,头发也随之生长。为了研究GAS6的具体作用,科学家们纯化了毛囊干细胞,后将重组的GAS6添加到培养基做对比。结果发现,毛囊干细胞在GAS6的影响下,生成了更多的菌落。科学家们观察到,在承受压力、或喂食皮质酮期间,小鼠的GAS6水平有明显下降。

这进一步证明,皮质酮会减少GAS6的水平。

在给小鼠皮内注射AAV-GAS6后,真皮中GAS6进行强制表达,就可以绕过压力对头发生长的抑制作用。小鼠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将GAS6注射到皮肤中,不仅可以刺激正常小鼠的毛发生长,还可以让处于皮质酮喂养期的小鼠恢复毛发生长。

人类头发有救了?

别急,在将这一发现应用于人类之前,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仔细研究。

首先,在人体内与啮齿类动物的皮质酮对应的物质是皮质醇(Cortisol)。皮质醇是否以类似的方式在人体内发出信号还需要再验证。其次,小鼠和人类毛发周期各阶段的持续时间不同。人类只有10%的毛囊同时处于休止期,对于成年小鼠则是大多数毛囊都处于休止期。第三,拔掉老鼠或人类的头发通常会刺激新一轮的毛发生长。目前还不太清楚长期来讲压力是如何让毛囊的固定性降低,最终引起大规模脱发现象的。最后,还有安全性问题。在老化的皮肤中,多数祖细胞都潜藏着DNA突变,其中恶性的突变可能会引发肿瘤。

因此需要验证,强制改变GAS6表达,是否会无意中释放这些静止、但潜在突变的毛囊干细胞生长。

除此之外,去年6月,来自哈佛的科学家也利用多功能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出了长着头发的人造皮肤。△已在小鼠实验中成功移植

但需要培养长达140天,才能进行手术移植。

不知道能不能将这两项研究结合起来,减少人造皮肤的培养时间。

科学家们,还有小鼠们,拜托了��。

哈佛、西湖大学共同研究

本文第一作者,哈佛大学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实验室的博士后Sekyu Choi。本研究的参与者之一,西湖大学皮肤干细胞与再生实验室的张兵博士致力于皮肤和毛发研究多年,不久前还曾发现压力使人白头以后很难复黑。这次的通讯作者是许雅捷(Ya-Chieh Hsu)教授,来自哈佛大学,张兵博士曾在她的实验室进行研究。

他们头发都好多啊。

参考链接: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656-1#ref-CR1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417-2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52-3

[4]https://www.westlake.edu.cn/news_events/westlakenews/labshow/202101/t20210108_7810.s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