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你看不懂原研哉?

时间:2021-04-02 19:49:02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你看不懂原研哉?

原创 理想君 理想国imaginist图源网络

昨天,原研哉给小米设计新logo上了热搜。不少热心网友表示:

不管雷总有没有被“骗钱”,至少作为设计师的原研哉又一次出圈儿了。对很多人来说,原研哉、深泽直人、隈研吾、安藤忠雄、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这些名字共同组成了传奇的日本设计界,他们的世界也总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看不懂设计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它!

设计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联,今天理想君找来十本设计类书籍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发。01.

《设计的觉醒》

[日] 田中一光 著本书是田中一光先生在大陆首次发行的文集,他以亲笔文字将读者带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去体验与众不同的设计人生,进而认识一个真实、全面的田中一光。设计大奖上的冉冉新星、办公室里的“工作狂”、讲台边的“园丁”、玻璃窗边的编排指挥家……他工作上的非凡才华让人敬佩奋发;而年龄最小的歌舞伎观众、戏剧舞台上的活跃份子、爵士乐的鉴赏家、厨房里的美食创意鬼才……他生活中的情趣又让人心生向往。身为设计师的田中一光先生,以清丽优美的笔触,充满画面感的描写与记录,将设计之道与生活之道自然融合,在启迪设计智慧的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更广阔的生活视野。

田中一光先生于2002年去世,从02年至今的这段时间,中国设计界对日本设计的关注与日俱增。日本人骨子里对细节和质感的偏执;岛国人因为资源的匮乏和人口比例的失调所引发的忧患意识;消费文化在日本的白热化发展导致的市场极度细分,这些日本的特殊性所衍生的设计特质给国人探寻自己的设计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引导。日本设计在国内的反响让我们认识了当今日本设计界的一批中坚力量:原研哉、深泽直人、隈研吾、安藤忠雄……而作为这些设计师的前辈,真正日本设计风格与哲学的开拓人物田中一光,向我们更好地呈现了日本设计的发展、沿革、嬗变。在追根溯源中,我们期待国人对设计本质的不懈求索精神,终将觉醒。

02.

《设计中的设计(全本)》

[日] 原研哉 著

《设计中的设计(全本)》是对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以及作品的沿承、发展的归总。作为日本中生代设计师的中坚,原研哉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当代日本设计的精髓。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不落陈规的清新,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断被发现和拓展。

作者亲自重新精心汇编多篇内容,大幅延伸、修订、扩增更丰富的图文,以专业的面貌结集成册。

03.

《日本的设计》

[日] 原研哉 著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经历东日本大地震,面临少子高龄化、经济低迷的现代日本,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认为,越是面对时代的挑战,人们越是需要优秀的设计。“精心设计的作品可以唤醒沉睡的意识,随后欲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消费模式、资源利用形式,也使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原研哉早早洞察到这一点,并为做出有益于社会的设计进行了种种尝试。

通过“日本,车,为饱和世界而设计”的策展,原研哉将日本汽车的特征提炼为“轻量、节能、环保,不强调速度而强调舒适性”,并将日本车以“白色方盒子”的形式予以展出。他认为,未来人们将不再将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是“小而精”的移动终端。

原研哉还构想了印度尼西亚的岛上度假村,将整个岛屿改造成大型植物园当中的高科技小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的同时,满足繁忙的现代都市人口“一边度假,一边工作”的新需求。

04.

《无印良品的设计》

日本日经设计 著

1980年日本的生活品牌无印良品创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壮大并走出日本,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品牌。

在良好的市场成绩和消费者口碑背后,无印良品有着怎样的一直秉承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这些极简而优质的产品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无印良品的设计》通过细致的采访调查图解无印良品的商品开发过程,探究其在产品设计、传播设计和店铺设计当中坚持的原则,以及无印良品面对新的合作模式的挑战所做的努力。还包含了对原研哉、深泽直人、小池一子、杉本贵志四位设计大师以及无印良品董事长金井政明的深度访谈,从无印良品的最核心成员切入,揭示无印良品设计的根基及其成功的秘密。

《无印良品的设计2》是《无印良品的设计》的续作,是了解无印良品设计的进阶读本。收录“良品计划”社长松崎晓、日本设计师藤原大、世界设计师康士坦丁·葛切奇、萨姆·海特、贾斯珀·莫里森等人的采访。

05.

《日本人不敢说设计》

[日] 小矶裕司 著

本书是日本平面设计师小矶裕司的设计随笔集,是作者关于文字设计、设计与流行文化的关系、中日文化等的诸多思考。

设计来源于生活,时刻关注社会,观察身边事,亦是设计师的一种自我修养。因工作原因,小矶裕司长年往返于中日两国,这让他对两国的文化、社会都有敏锐的洞察力。他从从一休哥在地上撰写佛经的故事,讲到日文“し”(死)字写法的演变历史;又从日本顶级偶像组合SMAP的代表曲《世界上唯一的花》的歌词,嗅出近代人过剩的自我意识。他写日本人为什么不说“设计”,也奉劝人们不要把文字叫“字体”。

这本书共有四十六篇文章,对应日语的四十六个平假名。日文平假名实际上均源自于中文汉字的草书体,这成为小矶裕司写作的出发点。比如,日文的第一个假名“あ”,其来源正是草书的汉字“安”,“安心一下,人类都是一样的”一文便由“安”字的变化写起。小矶裕司认为“平假名与汉字的关系,本质上就是日中关系的隐喻”。在本书中,他以敏锐的设计师之眼,从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作品、社会现象出发,去探寻中日两国的文化渊源,并书写自己在设计之中与设计之外的思考。

06.

《游游游:说说我的设计私想》

[日] 小矶裕司 著

日本平面设计师小矶裕司在自己所参与的设计项目过程中,对设计理念、设计执行所发出的诚恳思考。

全书分为三大篇章,分别介绍了小矶裕司在中国、日本两地的设计工作,以及他对汉字字体的独特研究与认识。书中收录了三十余件小矶裕司的平面设计作品,设计类型丰富多样,从包装到广告,从三里屯soho、尚8文化园等建筑项目的标识设计,再到熊猫蜂蜜、万字酱油等产品的商标设计,体现出小矶裕司对平面设计成熟的把控力。书中不乏作者对设计理念的哲学式反思,亦有对中日两国文化互通的欣赏。

通过设计,小矶裕司对社会现实投以冷静的关注。他并不以愤世嫉俗的姿态去简化问题,亦不是将设计作品与现实对立起来,而是不断自省,在当下情境中如何实践设计的良心。设计的固有特性之一是它的公共实用性,为了更准确地表现设计的本质,设计师创作的造型有时便化为信息处理后的“幻影”,以便简单易懂,向公众更好地传达。正如小矶裕司在书中所言:“所谓设计就是一种为实现尚未实现的理想,通过战略劋作‘幻影’,不断呼吁和提醒社会的行为。”

07.

《设计的准则》

[意] 马西莫·维涅里 著

“创造力需要知识的支持,方能获得最好的呈现。这本小书不是要扼杀创造力,也不是要将其简化为一堆原则,它并非妨碍好设计发生的方程式,而是希望制止对设计专业复杂性缺乏了解的状况。” ——维涅里

作为一位成就斐然、德高望重的设计师,维涅里在指导一些年轻设计师时,发现他们缺乏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对一些设计基本问题的认识,于是他萌生了写作本书的念头,将他觉得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些设计基本准则倾囊相授。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将37个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以有形、无形加以区分,并结合维涅里自己的作品展示,分享他设计生涯中那些最有力量的设计信条,带领读者直接、有效地体会设计中智性的优雅。

“如果你能设计好一件东西,那你也可以设计好一切。”这本书正体现了维涅里的设计理念,和颠扑不破的设计准则。

08.

《设计与真理》

[美] 罗伯特·格鲁丁 著

《设计与真理》将“设计”从狭义的专业概念中解放出来,放置到现代人类生活的诸种行为中去考察,分析了在人类的精神层面设计活动如何发挥作用,并试图在最后提出,整个社会的自由创造与人精神的自由创造如何通过设计思维达成,是一种对跨学科人文研究热潮的回应。

除了一般的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作者用大量笔墨论述了个人时间日程的设计、知识架构的设计、公司管理模式的设计,以及社会制度(也即如何实现自由)的设计。文中列举的案例除了汽车、家具外还有大量艺术品、文学作品甚至社会法案。设计与文明的诸种面向深度碰撞。

09.

《设计之路》

香港设计中心 著

发掘设计的乐趣,创想设计的可能,实践设计的力量。

雷姆·库哈斯[OMA创办人]、马塞尔·文德斯[Moooi设计总监]、莱尼·拉玛柯斯[Droog创办人]、阿兰·塞班[蓬皮杜中心主席]、温尼·玛斯[MVRDV创办人]、特蕾西亚·奥斯汀[中央圣马丁设计研究员]、许诚毅[梦工厂动画导演]……当代最活跃的设计师、建筑师、创意人畅谈设计人生的经历与经验。

关于设计、创意与品牌的世界设计大师思想精粹。呈现独到的观点和生命智慧,见识设计师的本性。设计人、广告人、品牌公关、营销企划人必读。一本满载故事与分享的设计读物,让我们真正像设计师一样思考与成长。

10.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美] 维克多·J.帕帕奈克 著

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维克多·帕帕奈克犀利且毫不避讳地指出设计领域里的诸多“无用设计”,提出设计应与“真实世界”相连接的新观点。将设计放置在整个社会远景中,则设计必须有意义,要为人的“需求”而不是“欲求”设计,要为多数人的需求服务,要为人类与环境的未来发展服务。帕帕奈克首次提出了设计伦理的观念,细致描绘设计与社会责任、生态环境、思维方式间的勾连,他对“设计目的”的解释成为现代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起点。

本书是维克多·帕帕奈克最重要的著作。该书于1970年出版后,以其开创性的理念和对当代设计文化的尖锐批判,引发设计界的阵营对立和论战。作者思想锋利,观点极具前瞻性。迄今为止该书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成为传阅度最广的设计书籍之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