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51CTO杨文飞:数字化专业人才短缺 企业亟待组建培养体系

时间:2021-07-06 20:47:19 | 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7月6日晚间消息,后疫情时代,各行业纷纷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优发展路径。51CTO副总裁、企培事业部总经理杨文飞近日在接受新浪科技等采访时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人才转型是首要难题,目前专业型人才相对紧缺,而这类人适用于所有环节,对转型至关重要。只有建立完善的培育体系,制定匹配的成长路径,才能实现效率的高效转化。

转型难题在于专业人才紧缺

在杨文飞看来,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是经济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则是时间成本和产出核算,“要想从本质改变,就需要整个业务体系的改造,尤其是人才的培养,这才能让企业真正实现效率的大幅提升”。

他直言,很多企业提倡数字化转型多年,但人才转型是首要难题,“传统的人才培养,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发展的需求,但企业又缺乏培训标准,方向也不够清晰,这让转型举步维艰”。

实际上,数字化人才是一个大概念,应该分为广义和狭义。

他认为,从狭义层面看,数字化人才单指“掌握数字化技术的人”,从广义角度看,人才是指“在数字化转型企业中的人”,目前后者被普遍认可。而数字化发展至今,人才也可分为三类:

首先是管理型人才,这类人的特点是会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决策;

其次是应用型人才,特点是利用数字化工具作为日常工作手段;

最后是专业型人才,这类人要懂得数据如何产生,且需要适应数据的快速迭代,并通过自身需求搭建数字化平台。

“这三类呈现能力的递增趋势”,杨文飞指出,从市场环境看,目前专业型人才相对紧缺,“这类人才掌握了更全面的技能,因此也适用于企业的所有环节,可以说是企业的“新基础设施”。他们不与业务有直接联系,但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行业报告印证了杨文飞的说法。一个月前,毕马威发布了《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这份白皮书对46家区域性银行进行了调研。白皮书显示,70%的被调研银行表示“数字化专业人才短缺”是制约其数字化转型的最主要因素,而区域性银行自主培养人才面临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等问题。

企业亟待组建人才培养体系

所以,专业性人才更多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培养。他认为,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数字化人才培育体系,以根据自身特点、员工的岗位职责和技能缺口等问题,制定匹配的学习成长路径,因此才能实现效率的高效转化。

不过实际情况是,人才培养的速度与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成正比。

“因为每一个岗位的成长路线都不同,团队岗位的复杂程度也远超预期”,他举例称,一个简单的互联网团队,岗位需求截然不同,“首先要有研发,其次还要有运维,包括数据运维、网络运维、系统运维、安全运维等,还要有产品经理、商务推广等等”,“若企业在每个岗位都培养人才,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根据51CTO分析,数字化专业人才不仅处于快速的变化中,其人才体系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这也使得团队组件难度变高,培养体系和人才管理的复杂度和成本也愈发增加。

“我们现在需要突破这样一个关键点,也是51CTO在做的事,就是要用数字化的手段,让人才培养能够在尽量个性化的同时,降低成本”。

目前,51CTO绘制了一张“技术地图”和一个“知识图谱”。“地图”包括了IT行业500多个技术点,每个技术点下面有技术模块,模块下还包括该技术的各类知识点。

“’地图‘涵盖了9万多个技术知识点”,他表示,这套IT图谱遍及全行业各个岗位,希望作为公共资源库为更多企业提供服务。“图谱”则包含了行业技能属性的需求,“每个岗位的人,应该做什么?该上什么课程培养自身?如何检验自身学习成果?……这些问题对企业至关重要”,杨文飞说道。

“腰部力量”企业转型应提速

目前,运营商和金融两个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较高,因此是51CTO所关注的领域。

杨文飞表示,三大运营商转型有两个明显特征:第一是专业技术人才体系的完整度很高,“与小团队不同,它是一整套非常配搭的专业人才体系,技术方向几乎涵盖了IT的所有领域”;第二是近万人的团队,全从社会招聘“不现实”,更多是通过内部培养完成,这些人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产品属性。

51CTO 为运营商提供了人才服务,“能了解到运营商急需哪方面的人才、需要多少人才。甚至有些时候,能够早一步洞悉行业发展方向,提前规划未来的人才储备,从而去帮助它完善自身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规划,帮助它更快地完成转型和升级”。

杨文飞称,目前51CTO企业学堂已构建了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资源池,从“技术+岗位双图谱”为基础的标准体系,到“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为培养体系,最后到“试题+评测评估平台”的技能评估体系,以此为企业的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和能力提供服务。

反观国外,为了企业和市场需求更快对接,许多国家开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起适合本国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例如德国某些学校开设了“学习工厂4.0”课程,把教室改造成模拟数字化车间,教师来自生产一线的机电一体化工程师,以课堂+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实操过程,以此培养数字化人才。

杨文飞则透露,早在2018年,51CTO就与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合作进行学科攻坚,从中寻找出一条可被复制的人才培养路径。

在他看来,若要推动社会数字化的全面转型,关键点在于“腰部力量”企业能够加快速度,追上数字化转型的变革需求,“要以最合理的方式向企业提供最合适的人才服务,这才是51CTO与众不同的作用”。(大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