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李宁球鞋1499元卖48889元!比抢茅台赚多了?实际10个炒鞋7个亏,央媒集中痛批!

时间:2021-04-06 22:47:13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李宁球鞋1499元卖48889元!比抢茅台赚多了?实际10个炒鞋7个亏,央媒集中痛批!

炒鞋又火了!

这一次,被炒的是国产鞋。一双参考价为1499元的李宁球鞋,售价居然高达48889元,涨幅31倍!而且,很多被炒至高价的鞋子有价无市,想花钱都不一定买到。

如此疯狂的鞋市,到底是如何炒起来的?真的这么赚钱吗?谁是炒鞋产业链上的受益者?

有国产球鞋价格暴涨31倍!

炒鞋比抢茅台赚多了

近日,“H&M等品牌抵制新疆棉”事件在社交媒体发酵,网友们在谴责相关洋品牌的同时,也爱国情绪转化为购买国货支持新疆棉。

与消费者购买热情一同上涨的,还有电商平台上国产鞋的标价。

据多地网友描述,4月3日,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李宁、安踏等国产品牌线下店人流量较大,甚至需要排队进。

周末的李宁线下店,也是人山人海。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国产球鞋引起关注的还有涨价、缺货的消息。

有网友吐槽称,“想买个鞋不是断码就是压根没货”。

一位网友展示的一款安踏哆啦A梦联名鞋,发售价格是499元,现在是3699元,涨了三千多。

在上述安踏哆啦A梦联名鞋黑白款的成交记录上可以看到,42.5码售价为4599元,较发售参考价涨了8倍多。这款鞋最近购买记录有近9000条。目前该款球鞋已在得物下架。

另一位网友展示的李宁Counterflow溯璃系列板鞋,下单时469元,买完后再来看已经涨至699,吐槽称“或许我该去炒鞋”。

此前有媒体爆出,在得物App上,参考发售价1499元的李宁韦德之道4银白款,页面显示仅42码有货,且售价高达48889元,涨幅高达31倍,远比抢茅台赚得多。但目前该款鞋已经下架。

又如李宁韦德之道7 wow7 The Moment超越限量款,40码的售价为10889元,相比发售价1699元涨了近6.4倍。同时,这款鞋最近购买数据达271条,截至4日刚成交一笔44码的鞋,成交价为8989元。同样,该款球鞋在得物上已无高价款。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痛批炒鞋

针对这一现象,人民日报发评论表示:

近日,由于一些跨国企业无理粗暴抵制新疆棉花,遭到广大爱国网友谴责,一些洋品牌球鞋因此受到市场冷遇。广大网友纷纷用脚投票,支持国货,下单李宁、安踏等知名国产品牌。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炒鞋客“捕捉”到了商机,仿佛闻到了“血腥”,趁机转战国产球鞋市场,兴风作浪。

炒鞋客在商言商没有错,但是不能为了大发横财,就扔掉了伦理,突破了底线。这种无底线炒鞋,不仅导致国产球鞋价格飙升,特别是一些爆款鞋出现了一鞋难求的现象,消费者要么买不起,要么买不到;还伤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爱国情怀。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在消费广大消费者的爱国心。

如此炒鞋,只有炒鞋客是赢家,输家却有很多。一个是欲哭无泪的消费者,特别是那些怀有爱国热忱的普通网友,本来一腔热情支持国货却被炒鞋客薅羊毛,乃至当“韭菜”割。另一个是经销商,正如报道所称,“鞋贩子奔向国产品牌,买断尺码、配色,市场价慢慢就是他们说了算了,和经销商没关系,和品牌商更没关系。”再一个是国产鞋行业,通过非正常手段把国产球鞋的价格升到畸形地步,脱离了国产球鞋的真实价位,最终伤害整个行业。

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遏制这种疯狂的做法和歪风邪气,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出手,通过法治手段为这轮炒鞋热降温。生产厂家需要多想出一些管用的好办法,比如随机应变增加供应量等。此外,经销商、品牌商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力,压缩炒鞋客“作妖”的空间。

新华社发表时评称:

知名国产品牌的限量款球鞋在二手市场上存在一定溢价并不新鲜。然而,这一波价格上涨明显超出溢价范畴,远离价值规律。一件商品短短几天涨价数十倍,显然不是市场运行的正常现象。

近年来,国产品牌在科技研发和外观设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的确有了迈向中高端市场的底气。加之当前一些洋品牌球鞋因其恶意“封杀”“新疆棉”行为受到中国市场冷落,消费者纷纷用脚投票支持国货,国产品牌遇到良好发展契机。然而,如果因为“炒鞋”导致球鞋爱好者买不到想要的球鞋,进而让国产品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无异于竭泽而渔,自断国产品牌升级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少数互联网平台打着“真假鉴定”等旗号,在“炒鞋”问题上借机推波助澜,还有一些平台为“炒鞋”“囤鞋”的年轻消费者提供信贷支持,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始终是企业应当遵循的发展正道,借机偷奸耍滑坑蒙拐骗终究只会害人害己。对当前一些网络平台借机哄抬价格的行为,品牌方应当尽快动起来,维护品牌形象。监管部门也应积极作为加强监管和引导,维护市场秩序,为“国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央视新闻表示:

炒鞋行为对于国产鞋行业也会有很大的伤害。炒鞋客通过非正常手段把国产球鞋的价格升到畸形地步,脱离了国产球鞋的真实价位,最终伤害整个行业。说到底,鞋是用来穿的,而不应是用来炒的,“炒鞋”这种疯狂的做法和歪风邪气必须被遏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行业得到健康发展、不被伤害。

得物火速回应:

高价球鞋下架、卖家封禁!

自人民日报、新华社接连发表评论后,4月6日上午,得物APP在官微发布“关于大家关注的近期个别鞋款价格波动的情况说明”。

1、在得物APP平台上交易的商品大部分是常规款商品。与日常消费品类似,得物上大部分商品在新品发售后,因折扣等原因,价格低于发售价。除了常规商品,球鞋品牌方每年还会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推出少数全球限量商品。此类商品在得物APP所有商品中占比极低,且价格受到买卖双方意向的影响,平台不参与定价。

2、经核查,此次网传图中涉及的三款球鞋,即李宁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李宁韦德之道 7wow 7 The Moment 超越限量款粉色款和安踏哆啦A梦联名休闲板鞋白黑款,这三款球鞋的价格均为平台卖家个人所设定,且在卖家设定的价格下并无买家成交或极少有买家成交。目前,针对这三款中卖家所标价格波动过大的球鞋,已进行下架处理。

3、除上述三款球鞋,得物同时对全平台商品进行核查,另发现20款球鞋存在卖家所标价格波动较大的问题,对这些球鞋都做了下架处理,并对3名涉嫌恶意影响商品标价波动的卖家采取封禁措施。

4、得物APP一向倡导理性消费。平台将会增加对卖家异常标价的监测,对卖家标价波动过大的商品,会第一时间做相关处理。一旦发现恶意操纵价格的卖家,将进行包括下架商品、封号等在内的严肃处理。

在得物发表声明后,APP上的李宁球鞋已无售价5000元以上的鞋款,售价最高的一双为4309元,此前报道中提及的几款“高价鞋”均已下架。

炒鞋产业链

谁是受益者?

如果说限量、联名、摇号这些都算是企业正常的市场营销手段,那么将炒鞋进一步推向深渊、一手打造出“投机游戏”的,是中间商们。

不少年轻人会去挣这份快钱,奋战一夜赚上几千,但他们也只能算是“散户”。炒鞋产业链上有一群专业的团队“坐庄”。

据第一财经报道,2018年11月,AJ一款联名款球鞋发售,一个东北庄家专程飞到昆明“作战”,雇了50人,每人200元,排队24小时。发售结束后,昆明仅有的26双限量鞋,他一人拿下21双。之后,这款鞋从发售价的1299元炒到了5600元。

一位庄家曾向媒体表示,自己手下有近30个代理商,每个代理商一个月平均能挣1.3-1.6万,如果赌对了鞋款,一月几十万也不是梦。

随着互联网兴起,一些网络转卖平台诞生,为疯狂的鞋市再添了一把火,它们自然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其实,前文下架高价球鞋的得物APP也是这个产业链中的获益者。得物的前身是毒APP,以鉴定球鞋真伪著称。2015年由虎扑内部孵化。据媒体报道,自从2017年向球鞋交易平台转型后,得物每月GMV成交总额已接近2亿元,更在一年内创下20亿~30亿元的成绩。尽管2020年初改名后,得物APP表示从鞋类要转型发力潮流全品类,但目前依然是国内潮鞋最大的交易平台。

据了解,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已达300-500亿美元。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空间巨大且利润丰厚的市场。

庄家暗箱操作,泡沫太大。没有风险把控能力的人,轻易入场,当泡沫破灭,只会因不理性投资而落得“鞋财两空”的局面。

从源头的品牌商,到中间的鞋贩子(散户和庄家),再到转卖交易平台,再到假货商,每个人都为赚钱而来,而真正买单、被割韭菜的,永远都是对鞋真正喜爱的普通消费者们。

90后炒到欠款千万被拘

有人用期鞋诈骗600万

“炒鞋”风险到底有多大?

面对越来越火的“炒鞋”市场,其交易也会存在假货、升值空间不确定等风险。

据南方都市报早前曾报道,2019年7月,四川成都球鞋圈绰号“刘饼干”的鞋商被曝欠款1000万“跑路”,后被派出所拘留。

据他介绍,事发前他批发了价值1000万的鞋子,但其实手头并没有那么多钱,只能预先收取顾客的款项打给供货商。但让他没有预料到的是,到了发货时间,这批预售的鞋子在市面上已经涨到2000万,此时看到赚钱空间的球鞋供货商不愿意履行承诺发货了。

因为供货商一般在国外,且刘饼干并没有与其签订具体合同,于是供货成了难题。

他回忆,出事前陆续约有250人找他买过鞋,资金链断裂后,他用预售得到的本金高价收购市面上的鞋,或以本金加利息的方式赔付给部分买家,但是还了一半钱就没了。他的欠款为1076万,涉及人员130余位,欠款金额从几千到一百万不等。欠款人以学生为主,其中95后占比七成以上,年龄最小的为2003年出生。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警方接到报案,一名自称“殷十亿”的男子明知无充足货源,却仍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虚构经营能力,让顾客全款购买“期鞋”,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超600万元。

据办案民警介绍,2018年年底,“殷十亿”开始在鞋圈卖货,一开始卖的是现货。慢慢地,手中没有鞋子的他开始尝试卖“期鞋”。同时为了显示经济实力,他在社交平台发布许多限量版球鞋清单及图片,展示一系列炫富视频,吸引顾客全款买鞋。

据了解,他长期租用两三辆豪车,其中劳斯莱斯一个月租金12万元至15万元。他还在网上花钱找人制作虚假存款截图、视频,显示自己有1亿元以上的存款。

但是从2019年3月起,鞋价一直疯狂上涨,溢价几倍甚至十几倍。这意味着,作为“期鞋”卖家的他一直在亏损。没有稳定货源的他,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把现在客户给的钱赔付给之前的客户。2019年8月,他发现这种模式难以为继,欠款越来越多。

丹徒警方表示,“殷十亿”的行为涉嫌诈骗,已被公安部门刑拘。

在狂热的炒鞋圈中,不乏冷静的声音。在前几年“炒鞋”小热过一把的时候,鞋圈知名人物夏嘉欢公开给火热的炒鞋圈泼了冷水,其表示“2015年之前,10个人里有9个赚钱,2017年之前,也有一半的人能赚到钱。而就在这两年(指2018-2019年),炒鞋不再稳赚不赔,10个人里面可能有7个亏。”

律师详解炒鞋模式:

与这些非法交易场所模式类似

对于目前“炒鞋”的现状,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认为,消费者如果只是听说炒鞋可以赚钱就盲目入场,很可能面临很大风险。此外岳屾山还称,炒鞋可能涉嫌多项违法, 需要相关部门出手监管。

岳屾山表示:比如几家大的炒鞋商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是违反《价格法》的行为;或者诱骗消费者、其他经营者跟他进行交易可能都属于一种价格违法的行为。另外,可能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可能也会存在比如像洗钱 这种违法犯罪行为,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

他表示,生产厂家要做好产量控制,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要提高警惕, 及时给予关注。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早在2019年报道,上海金融监管部门就曾对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并要求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中伦文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云峰分析了“炒鞋”商业模式,他表示,通过下图可以看出,仅就“炒鞋”活动来说,其发展与被我国监管部门清理整顿的“邮币卡交易”、“炒币”模式如出一辙,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大众参与,交易量大,一旦资金盘崩塌,其后果相当严重。

陈云峰认为,除了上述电商平台自身的风险(包括非法集资风险、产品售假风险、擅设金融机构风险等)外,对于消费者(投资者)来说,此类主力人群是90后甚至是95后,大多是在大专院校在读的学生或者刚刚步入社会职场的新人,收入普遍有限有限,其借助金融机构、电商平台的分期付款、金融杠杆,通过透支、网贷等途径借钱投资,一旦鞋市崩塌,其带来的亏损很有可能远大于投资者的偿债能力,由此可能对消费者本人带来信用风险。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曾峥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非持牌机构或组织通过交易所形式进行“炒鞋”等特定交易品种,可能与被我国监管部门清理整顿的“邮币卡交易”、“炒虚拟币”等非法交易场所模式相类似。

随着炒鞋规模化、平台化、大众化,一些市场人士开始探讨这个市场监管的必要性。但事实上,炒鞋热度的提升并没有相应的监管出现,更重要的是,谁应该是炒鞋的监管主体,市场自己也不清楚。

即便在成熟的海外市场,对于球鞋交易本身的监管也是不存在的,球鞋交易,尤其是C2C的交易是最基础的市场化行为。

一位网友便认为,鞋市乱象应该从售卖方式和售货法规两个方面进行管制。首先需要要求厂家对售卖方式进行改变,当厂商发售鞋时,每个人不用抽签,而是采用付定金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穿上原价鞋。

该网友表示:“你喜欢你就付定金。想买几双都可以,工厂按订单制作(避免存货堆积)。发售了补尾款。如果你退货。定金厂家不退(避免损失,也限制一部分人贩卖)。尾款退回。如果是限量款可以抽签购买。”

甚至有网友建议应由监管部门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市场,如鞋类产品只可按原售价出售。各类app不得加价售卖。如加价售卖将面临巨额罚款之类的。

“目前来看,炒鞋的过程中除了说有制假贩假的情况外,很难说球鞋的天价交易有任何违法的地方,这个市场很难明确监管主体,也就很难有相应的法规约束,就像这么多年来很多商品被炒的过程,如核桃、黄花梨木等,其泡沫破灭的也是市场自我调整的结果。”一位爱好收藏球鞋的投行人士认为。

实际上,平台方也并非没有注意到近期炒鞋风气的升温。就在最近,毒APP发布了一则耐人寻味的倡议:球鞋是广大消费者体验潮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呼吁广大用户、潮人和Sneaker理性消费,尊重球鞋文化,远离炒卖行为,与毒APP共创良性的潮流消费市场环境。

对于“鞋穿不炒”的呼吁,进入鞋圈已经七年的North表示看看就好。他指出,“香烟的包装上也写着吸烟有害健康啊,这种东西听听就好,平台是按照比例收交易手续费的,大家都懂的。”

确然,真实的情况几乎已经变成了“鞋炒不穿”了。当风口吹到极致之时,也许保持一份清醒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这种接近大众狂欢的现象级事件中,越来越多圈外人士对鞋圈的关注,也许是少有的积极影响之一。

“本来鞋子穿出去,大家可能只能自嗨,现在穿出去大家都知道,哦哦这是什么鞋,挺开心的。因为我们虽然喜欢收藏鞋,但也不是完全不穿,对于很喜欢的鞋我会买2双,1双收藏1双自穿。线下抽签的时候,大家都是穿着好看的鞋子去的,谁也不想当弟弟。”North称。

21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证券报、南方都市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