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因造车消息股价爆涨这天:小米关停米聊,曾是微信最大对手

时间:2021-02-19 19:45:09 | 来源:AI财经社

文/何畅

编辑/董雨晴

2月19日,“确定造车”的消息不胫而走,小米盘中一度涨超11%。而就在几个小时之前,小米旗下的即时通讯软件米聊正式停止服务。

作为小米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关键尝试之一,它曾和MIUI、手机一道,被雷军视为小米的“三驾马车”。然而,抢占了先机的小米没能打过反应迅速的腾讯。

虽然米聊比微信诞生得更早,但在十年后的今天,微信已成为社交领域难以撼动的国民级应用,向“下一个十年”的未来大步迈进;而同样拥有十年历史的米聊,终于还是和它的用户说了再见,黯然退场。

千亿美元市场先机

米聊的出现紧跟着移动互联网风口。2010年10月,一款名为Kik Messager的即时通讯App风靡美国,基于用户本地通讯录,可实现免费短信聊天,推出仅有两周,用户量即突破100万。雷军注意到了随之而来的商机,两个月后,米聊App上线,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黄江吉主导开发,那时的小米也不过刚刚一岁。

在被雷军拉着一起创业之前, 黄江吉已经在微软工作了十几年,其中,负责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 7相关浏览器与即时通讯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这为其开发米聊奠定了基础。

早期,米聊的定位是跨平台、跨运营商的手机端短信工具,作为一款免费的即时通讯工具,只要用户所使用的手机可以上网,就能够与通讯录联系人进行实时沟通。

但黄江吉认为,只针对Kik Messager进行简单复制并不是米聊正确的发展方向,转向真实身份的社区形态才会更具有成长性。的确,语音对讲功能推出后,米聊用户数量一路走高,上线半年注册用户达200万。随后,米聊又逐步丰富了图片、视频、文字、红包、广播、视频电话、远程协助、屏幕共享等多项功能。

当时,米聊在小米的战略部署中,绝非单一的社交工具,而是需求社交突破口的第一步,小米的终极目的是借此由通信工具切入互联网服务。

这也与小米把自身定位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相呼应。雷军曾在一次采访中形容米聊是创立小米后发现的“两个千亿美元的机会”之一,既有运气成分,也与过去的积累分不开。但这份运气并没有长久陪伴小米,相比对手,雷军的动作虽然快了一步,但也很快被赶超。

事实上,米聊发布第一版后,雷军就曾提到,如果腾讯介入这一领域,米聊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腾讯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

雷军在赌,赌腾讯行动的那个时间差。他很有危机感,但也十分无力,早已凭借QQ构建起社交帝国的腾讯,仅仅给了米聊一个月的时间,此后便推出了自己的“Kik Messager”——微信。

难敌微信后发制人,米聊的悲情开局

和雷军一样关注到Kik Messager这个新鲜事物的是张小龙,他通过邮件向马化腾提出建议,希望做出一个类似产品。吴晓波所著《腾讯传》中写道,这款产品立项于2011年11月20日,张小龙带着一支10人不到的团队,历时近70天,完成了第一版研发。马化腾后来亲自揭秘,当时腾讯内部有三个团队同时推进微信项目,“谁赢了就上谁的”。

关于与腾讯的对垒,雷军做过如下设想——“如果腾讯没有犯任何战略错误,选择用完全相同的产品形态来迎战米聊,只有在它能给米聊一年抢跑时间的前提下,小米才有50%的胜算;如果腾讯在一年之内拿出一模一样的产品,那么腾讯的综合资源是小米的一万倍,小米将处于完全弱势,届时腾讯会把全部的工程资源和推广资源扑上来,小米获胜的概率将是零。”

尽管在最初半年,微信用户数一直未突破百万,但凭借QQ与通讯录结合的强大社交关系链条,再加上功能的快速更新迭代,微信打开了增长的大门,语音聊天、“摇一摇”、“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相继上线,从平台化到多维度社交,微信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尤其是“查看附近的人”,张小龙感慨这一功能“彻底扭转了战局”。

换句话说,此时的微信已经找准了属于自己的定位——左手通讯,右手交友,产品日益完善。到2011年11月底,微信注册用户数量已超过5000万,而米聊直到2013年7月,用户数量才突破4000万。

在后续的众多复盘中,QQ用户转化和内部资源推广等被视为微信击败米聊的最主要因素。不过,黄江吉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解释,若要说米聊落败的原因,最容易、最直接的答案可能会是——微信是腾讯做的,发展过程中导入了QQ关系链。但他也强调,这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腾讯对社交领域足够了解且拥有自我颠覆的决心,所以微信走的弯路较少。“当腾讯用各方面配套的肌肉把DNA发挥出来时,威力就很可怕,这是微信成功的关键。”

米聊与微信的PK是一个悲情十足的故事。

一个成立仅一年的新企业,要挑战一家成长迅猛的互联网新贵,赛场还是对方最为熟悉的社交。故事的一开始,似乎就已经预见到了结局。

由于缺乏经验,米聊的定位始终不够清晰,此外,技术上的问题也在用户一路走高的过程中暴露了出来,从服务器宕机到用户集体掉线,在快、准、狠的微信面前,米聊慢慢落于下风。后来,米聊成了米粉的聚集地,只要还活着,就令雷军感到欣慰。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米聊还是拼不过微信?”一位从米聊转战微信的用户写道:“原因只有一个,大家都用微信,我用米聊没有人聊,改变不了他们,那只能改变我了。”回答时间已经是2011年12月。

而在全球手机市场陷入增长停滞的2021年,米聊被正式关停,重新走入雷军视野的是资本市场上的大热门新造车。至少在这项机遇面前,即将发生的是一个谁也猜不中结局的故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