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晋元中学校长季洪旭: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谁,将成为谁,很有必要

时间:2021-02-16 21:46:28 | 来源:上观

原标题:晋元中学校长季洪旭: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谁,将成为谁,很有必要 来源:上观新闻

摘要:当学校只关注分数,学生的创新力就会被扼杀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2月16日,大年初五,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校长季洪旭做客“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有请校长”节目,畅谈创新素养的培育。

晋元高级中学校长季洪旭

【创新素养不是少数人的专利】

“大家都知道钱学森之问和李约瑟之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起源于西欧,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觉得首先要认识创新素养和创新素养的培育。创新素养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比别人先走一步、快走一步、多走一步,这都是创新。我们国家因此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学校在培育创新素养方面,有其独到作用。”季洪旭说。

创新素养包括三部分,一是创新的人格,比如说创新的意识怎么样,创新的情感怎么样,创新的意志怎么样,一个人对事物非常好奇,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去探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意识。要不怕失败,敢于冒险,这就是创新的情感。二是创新的思维;三是创新的实践。

“比如说实验,可能一些学校是讲出来的或听出来的或看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这对创新素养的培育是非常有害的。”季洪旭说,创新素养需要课程支撑,离开了课程,创新素养的培育就是无源之水。晋元中学开设了跨学科课程,比如科学技术、人文与社会、媒体与艺术、金融与管理、创业与创新以及生活与技能,这些都是拓展、体验、探究三位一体的课程。

【学校是育人而不是育分】

“如果让莫言做数学研究,让陈景润写小说,会怎样?”季洪旭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从人的发展来讲,也是这个道理。就拿填报高考志愿来说,大部分学校和学生都是本着不浪费分数的原则,来选择学校和专业。这样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好多的孩子将来在高校读书,乃至从事的职业,可能跟他的兴趣、优势智能和志向都没有关系。“这是志趣能不协调的一个表现,这种选择是没有自我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创新素养的扼杀。这怎么可能产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景象呢?”

2010年,国家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来探索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教育就是要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

“在高中阶段,给学生一些生涯规划教育,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谁,将成为谁,很有必要。”季洪旭介绍,晋元中学会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比如先做个500字的自画像,再进行职业兴趣和多元智能的量表测试,最后去采访一位职业名人或阅读一本名人传记,了解做一名优秀的职业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

在季洪旭看来,学校的教育一定要符合人的成长规律,也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学校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当一个学校只关注分数,学生的创新力就会被扼杀。如果学校培养的都是“标准件”,学校就相当于“加工厂”,这是非常可怕的。因此,需要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课程和学习方式。

学校要通过课程来成就学生面向未来的高考科目选择,提供创新素养培育的课程链。“不管是因能分层、因志分类和因趣分群的课程,还是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最终目的是做最好的自己。”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黄海华

题图和文中图片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提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