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复活”最爱的他(她),你愿意吗?

时间:2021-01-29 22:46:01 | 来源:人民日报

最近有一则新闻,国外有公司获批一项名为“为特定人创建特定聊天机器人”的专利,允许利用逝者的个人信息制作AI聊天机器人。这项技术将从社交媒体、图片、语音数据、电子信息、书信和其他个人数据中收集信息,不仅能够对人类作出语音或文字回复,还可以通过创建3D模型增强真实性。让“逝去的人”复活,是“失而复得”的惊喜,还是“毛骨悚然”的灾难?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图片来源:外媒参考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不管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还是“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的仓促,每个人都要学着面对生离死别,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经历悲伤。即便深谙“人生无常”的道理,但是总会有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一些思念难以释怀,一些衷肠需要倾吐。就在去年,一部名为《遇见你》的韩国纪录片让观众泪目。一位失去年幼女儿的母亲,在VR技术的帮助下见到了孩子“最后一面”,甚至帮她补过了7岁的生日。有人问,思念到极致是什么感觉?这位妈妈说:“天晴的时候,因为明亮会想起她;阴天的时候,因为阴沉也会想起她。”

只不过,这场重逢的结局,仍然是女儿化作蝴蝶飞走的诀别。相比纪录片里的短暂慰藉,这项最新专利技术更关注的是提供长久的陪伴,目的是为聊天机器人“注入灵魂”。与人类亲密互动、亲切交流的,不是粗糙合成的影像、程序设计的模型,而是拥有逼真声音、鲜明个性的“虚拟亲人”。从熟悉的口音到平常的语气,从鲜为人知的细节到自然而然的反应,“聊天机器人”努力还原逝者生前的光景,全力模拟一切发展的可能。对不少人来说,纵然对技术的原理和实质心知肚明,但仍然愿意选择相信,用这种难以置信的方式释怀悲伤、抚平创伤。

图源网络

但是,无论是死而复生还是永世永生,大多数的设想仍然是人们的一厢情愿。重现亲人的音容笑貌,究竟意味着跟未来和解,还是代表着跟过去死磕?有网友在《遇见你》的纪录片下面留言,不知道这种实验是“天堂还是地狱”,担心会将妈妈推入更深的悲痛和无望之中。可以预料的是,一旦这项技术应用到现实当中,人们除了可以收获一时的感动,一定也会伴随着无尽的争议。逝者的个人数据和隐私信息的授权谁来决定?数字化人物的社会身份和公民角色如何定位?毕竟,技术的每一次运用都会带来一个新的“可能世界”。这个世界,不仅要关照个人的冷暖,也要操心整个社会的文明。

更进一步看,“特定机器人”的本质,是在创造一个无比近似人类的“数字化身”。基于这种设定,有的软件不再局限于纪念“死去的灵魂”,而是着力打造“一个随机的实体”。与AI伴侣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AI朋友共同度过一段独孤的岁月……可以是亲朋好友,也可以是历史名人。发生在科幻影视作品中的桥段,正在演变成一幕幕现实场景。但这样的愿景也同样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如果AI事事都要顺应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会不会加剧本来就存在的心理扭曲?如果技术做不到时时反馈和响应,会不会导致人们更加孤独和抑郁?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复活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绝不是什么新奇的玩具、简单的产品,而是一个“责任、知识与力量的函数”。

用过播放器的人都知道,快进键旁边往往就是终止键。聆听曼妙音乐很重要,一旦跑调失真随时中止也不可或缺。同样,纵然相思成疾,也不妨静观其变,在情感与理智的天平上努力维系一分平衡。

这正是: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文 " 袁天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