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荐书 | 致生为女人的我们

时间:2021-01-11 14:47:46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荐书 | 致生为女人的我们

荐书《致生为女人的我们》

作者:慎秀珍、林庆璇

出版日期:2021.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鲁斯·金斯伯格的《异见时刻》一书中,有这样一处描写,在金斯伯格进入最高院之前,最高院只有一位女性大法官,也是第一位女性大法官,叫桑德拉·戴·欧康纳,她与金斯伯格有着完全不同的外貌,政治倾向也大相径庭,然而,很多时候人们会混淆这两位大法官,这种错误甚至会发生在律师身上。

只因为她们俩都是女人,就被认为是一样的。

事实上,在她们共同任职的10年间,除了堕胎权她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其他很多时候她们各自给出的判决意见都不相同。桑德拉是一名温和的保守主义者,而金斯伯格属于中间偏自由派。当外界一厢情愿地认为金斯伯格应该为这种分歧感到愤怒时,金斯伯格却表示很高兴,因为“这些分歧证明了女性也会持有不同观点”。女性是多样化的,针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是对女性的误读。

在社会秩序和性别文化长期固守的背景之下,女性,特别是中亚女性仍然在被环境所赋予的社会角色和身份规训和塑造,大多数女性不可避免的在以一种雷同的脚本进行生活,尽管她们的职业有所不同,但进入30岁后半程,40岁、50岁,家庭生活便成为了定义她们人生的最大主题。

“不管怎样,女人上了年纪以后都只能这样生活”这样的偏颇印象仿佛像一道禁锢的枷锁,扼杀了熟龄女性身上潜存的灵动、自由与多样性样态。

2005年从上班族转换为专职作家的林庆璇,偶尔出出专辑唱唱歌的艺人兼作家慎秀珍,一个即将迈入40岁,一个已过40,她们就像“骆驼与企鹅”一样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一位既坦率又“豪迈”,而另一位则自认为与外界交流时会比较“虚伪”。但是,她们却像年少时期互相分享心事的少女一样,交换日记近半年。

在认识秀珍之前,林庆璇是一个极度推崇效率至上的人。学生时代,她比别人更早从学校毕业,在各种社会组织里,基本上都属于“最新锐”的行列。开始写作以后,又被誉为“多产作家”。打开苹果电脑,不需要任何热身,她立刻就能投入写作。

林庆璇出门与人见面也都是由于工作需求,并且只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会去。在路上回复邮件、在跑步机上购物。她的信条是“付出更少的精力与时间,赚取更多的收入”。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她无法忍受自己恣意支配这些资源。

认识秀珍后,林庆璇有了一个极其“低效”的习惯:与秀珍在手机上谈天说地。从晨曦微露到夜色阑珊,她们在推特、脸书上交流,用短信或软件通信,只要是能联系到彼此的地方,这两个女人都会絮絮叨叨地给对方写点什么。

从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到颇有深度的讨论性话题,她们无话不谈,从来不用考虑“我说这些话,她会怎么想我”的问题。“和秀珍漫聊不止, 让我觉得荒唐透顶,但聊天的每时每刻都让我感到意犹未尽, 总是停不下来。反省时间只有几分钟,第二天我们依然如故。”

每周一次的交换日记,把两个性格、职业迥然不同的女性连结在一起,从工作到恋爱,从金钱到爱情,从爱情到两性,从对彼此的好奇到各自的告解,这些源自她们的日常生活的对谈话题,同时也是每个在这个世界上女人会遇到的问题,她们努力探讨生活的样子,女人与年龄的命题。两个女人毫不设防的交换日记,就这样诞生了。

新书《致生为女人的我们》记录了林庆璇和慎秀珍聊工作与爱情、人生、两性、旅行、金钱、自由,以及为了获得这一切而必须付出的日复一日的艰辛与挣扎。

这本书的体裁是散文,两位作者在每周一次的交换日记中,挖掘自我,剖析自我,将其以文字或声音的形式展现给对方,作为女性,站在她们自身的视角探讨工作、人际、友情、爱情等各种话题,思考活着的意义。

慎秀珍生性感性、多愁善感,读她的文字可以感受到,她并非为了说明什么而写,而是为了感受本身而写。林庆璇的文字总是充满理性分析,坚决而冷静,好像世界对她来说就是一道道待解的数学题,于是这本出自这样奇妙组合的对谈录就有了这样的气质:秀珍谈感受,庆璇来分析,一边感性、一边理性,像是一曲和弦舞曲。

这是一本读起来让人时而慵懒神游又时而深刻思考的对谈录。她们的对谈不是说教,更不是理论输出,而是一种真切、温柔、自然、私密又练达的谈心。

阅读两位女作家的对话,仿佛会勾起小时候用五颜六色的笔记本或者带锁的硬皮本,悄悄跟密友写交换日记的久远往事。两个人就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地聊各种话题,那些对话时而温暖、时而辛辣。对于早已离开象牙塔,迈入社会多年的两位女性,能开展如此舒畅且私密的对话,这样的友情让人艳羡。

当两个有趣的灵魂碰撞在一起,便是友谊开始的瞬间。

她们大胆洒脱、毫不扭捏做作,她们堂堂正正地谈论恋爱、谈论爱情中的性、说自己讨厌生理期、讨厌什么样的人,甚至说到接工作的时候会把报酬的高低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她们不断挖掘、剖析自我,思索着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成年人。在每周一次的交换日记中,作为女性,站在自身的视角探讨工作、人际、友情、爱情等等一切该说的、不该说的东西,试图对我们进行一场深情、动人的侵犯。

正如作者秀珍所说“或许你会这样想,别人甜蜜的友谊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但人们有必要了解别人的故事,因为在读到这些故事以后,我们可以调节生活之舟的航向,比如我也要像这样生活,或者我不要像那样生活。”

或许本书更加可贵之处在于其全然的展现了女性的多样性,尤其是年届40的中年女性,这是对于“上了年纪的女人”刻板印象一击有力的回应。

本书虽然标题为“致生为女人的我们”,但并不是想要表达“女人”是什么样的,更不是想要证明“女人”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些散落在日记中的点点灵动,呈现了一幅更吸引人的画卷:“女人”可以是任何她想要成为的样子,而这种样子的美好,来自于她对生活持续的关注与认真,对人生不断的体悟与思考和对自由与真诚的坚守。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谈到“对自己保持坦率”和“不想做的事情”。

”我不想去见那些我并不喜欢的人,

我不想在应酬式的聚餐、酒会上无聊地枯坐着,

我不想硬着头皮读完一本不感兴趣的书,

我不想熬夜,

我不想说:“不会有好结果的”

……

作家蒂亚在《吃苹果的时候就吃苹果》一书中,也就现代人的“顺应性”展开了讨论,蒂亚认为顺应是迎合别人欲望的一种行为,一个人在这种行为中陷得越深,就越容易放弃自己的欲望。人 一定要拥有不去“顺应”的时间,不必迎合别人,不必满足别人的欲望。

正如,本书出版编辑推荐语发出的叩问,“活着,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大概是不被按部就班的岁月磨灭光彩,不必迎合别人,始终不放弃寻找生活意义的决心,做彼此眼中帅气的女人。

TOP HER | 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 她经济整合营销 |数据增长决策 |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email protect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