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含酸化妆品仍大有可为

时间:2021-08-30 14:45:46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含酸化妆品仍大有可为

01逾7亿市场引关注,多个国内外品牌布局含酸化妆品

“刷酸”是最近的热词之一。

概念大热背景下,许多护肤品牌纷纷布局“刷酸”产品线,以“酸”为主要功效及宣称的护肤品也是层出不穷,化妆品市场上宣称可用于“刷酸”的产品早已井喷。

美业颜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的互联网声量显示,刷酸概念从2020年4月开始大幅度走高,环比增长229%,5月持续高涨环比增长40%。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刷酸”线上市场规模近7.5亿元,月均销售增长率约为13%,2021年Q1销售额同比增长达到104%。

△图片来源:美业颜究院△图片来源:美业颜究院

从产品形态看,目前市场面关于酸类的产品涵盖精华、乳液、面霜、爽肤水、面膜、棉片等品类。

从国内外品牌和产品动向看,今年年初,逸仙电商收购了知名杏仁酸护肤品牌DR.WU达尔肤中国大陆业务;6月,联合利华买下刷酸鼻祖Paula’s Choice宝拉珍选;高露洁集团旗下30年刷酸品牌PCA skin和日本刷酸品牌普蕊缇安也在今年先后进军中国市场。

老牌国货品牌高姿首度推出水杨酸祛痘精华乳,玉泽推出果酸安瓶。专注于“梯度刷酸”芙清密钥在这一细分领域也表现很好,近一个滚动年一款售价99元的“水杨酸涂抹面膜”销售85w+支;新锐护肤品牌PMPM推出水杨酸棉片、春日来信、WESURE等新锐品牌都有“刷酸爆品”。

02“刷酸治疗”和酸类化妆品使用是两码事

8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篇名为《科学认识“刷酸”美容》的科普性文章,对消费者对酸类产品的使用做了一些消费提醒,主要指出了两点:一、公众需要科学认识到,因为使用浓度不同,在医疗机构进行“刷酸治疗”和使用含“酸”化妆品是两码事;二、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避免使用“换肤”等不当宣称。

从定义看,“刷酸”是一项正规的医疗行为,属于医疗美容的治疗范畴,在医美界存在已久,这几年突然流行,是因为当前不少添加了“酸”的化妆品纷纷打着“刷酸”的名义进行宣传,很多消费者将其作为祛痘、改善肤质的一个途径,这两者在安全性、适用的情况方面差别巨大。

为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刷酸”时“酸”的浓度一般相对较高。以医疗机构皮肤科常见的“刷酸祛痘”为例:治疗时果酸常用的浓度为20%、35%、50%和70%,水杨酸常用的浓度为20%-30%。

在日化护肤方面,“刷酸”仅仅是特指含有果酸、水杨酸等酸类护肤品的代称,只要符合国家化妆品安全规范的化妆品,都是正规的。

现行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规定,在化妆品中也可以添加某些“酸”,例如:果酸、水杨酸等,但有着严格的使用限制和技术要求,允许使用浓度相对较低。

如化妆品中水杨酸在淋洗类发用产品含量不得超过3.0%,驻留类产品不能超过2%;α-羟基酸及其盐类和酯类(包括包括甘醇酸、杏仁酸、柠檬酸、乳酸等果酸)的含量不得超过6%,产品的pH值不得低于3.5。

03“刷酸”遭药监局“点名”,但电商平台产品仍鱼龙混杂

不过,在市场竞争“内卷”的大环境下,许多产品靠堆叠“猛药”来吸引消费者注意。

近日,记者在微博、小红书、淘宝等平台发现,“刷酸”产品在个平台都是护肤类目中的热门,既有进口也有国产的,酸浓度从2%到30%不等,价格在几十到几百元不等。

由于国内外标准和限制不同,进口品的含酸浓度普遍都比较高。

如“the ordinary30%果酸水杨酸换肤面膜淡痘印坑”,果酸含量高达30%;资生堂旗下醉象的一款“DrunkElephant/醉象清痘舒缓套装”,果酸含量高达25%,它们也是海外代购和跨境电商的热门产品。

记者搜索发现,电商平台上还充斥着声称“院线流出”的浓度较高的原料,它们声称为美容机构供货。但很明显,这成为“酸类”化妆品的灰色地带,如果消费者买到后自行操作,使用不当的话,很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皮肤问题。

04 监管趋严,对规范行业和企业发展是利好

在国家药监局科普文发出后,“刷酸要凉”的声音甚嚣尘上,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同的酸类,对改善痘痘、美白、抗老都有不同的价值,消费者对不同酸类产品的认知度是在逐渐提升的。”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刷酸的兴起,隐藏在背后的实质是消费者渴望被解决的皮肤问题,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于功效更加地关注。”

对于监管趋严,主打含酸类产品的品牌方普遍呈积极态度,“对正规品牌影响不大”。博乐达品牌在中国唯一经销总代理、上海瑞志医药CEO钟锦璐认为:“药监局‘点名’反而是对行业的爱护”。

“监管更加严格,含酸类成分的护肤品会越来越规范,这个对于整个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肯定是利好的,”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出现了一些新机遇,但是还没有很明确细分的规则来规范,就一定会有一个过渡期。‘刷酸’的热潮已经起来了,药监局的科普文章就是一个信号,各方都应该去做相应的规范了。”

实际上,国家药监局此举以科普为主,并不是明文法规。像药监局、卫健委可以直接管辖医疗机构,而自媒体、电商、美容院等则由网信办、工商局监管。要解决如今市场上的乱象,还需要多方形成合力。

普遍共识是,官方关注到了这个领域,着力肃清不正之风,而行业监管是保证公平竞争,让正规品牌做大做强的基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