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以创新和人本助推绿色复苏 ——2020年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解读

时间:2021-08-04 12:55:10 | 来源:互联网

作者: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29日《南方周末》)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气候变化加重气象灾害等问题,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企业与社会、政府的关系。

企业发展必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追求合理利润的同时,运用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与政府和社会共同解决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并从长期主义出发,积极打造一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社会,这一观点逐渐成为企业界新的共识。

2020年,中国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科技研发与创新,积极参与落实“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复苏的坚实力量。

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也逐步向创造综合价值、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转变。在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同时,以尽量少的投入,通过科学有效的资源配置,生产尽量多的优质产品,服务经济健康、社会公平、生态可持续。

因此,对企业创造的综合价值的评价,也需要超越财务回报,从内涵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价值创造”入手,科学、客观地衡量企业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疫情、经济差距和社会不平等做出的贡献。

鉴于此,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聚焦为三个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绩效与合规。“管理”主要考察企业是否将社会责任理念纳入公司治理体系,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绩效”主要考察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合规”主要考察企业在评价期内是否发生了社会责任相关负面事件。其中,“合规”是在综合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阶段增设的特色评价维度。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和内容会随经济社会发展而动态调整。为更加科学、准确、有效地衡量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2020年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调研进行了三个方面的优化与调整:

一是指标体系的优化。增加对企业研发创新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为有效衡量企业的研发水平,设置了“新增授权专利数”“研发投入总额”“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研发技术人员比例”四个指标。此外,为评估企业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响应速度,从管理、投入、绩效和信息公开四个维度,设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举措”“环保投入占营收比例”“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减排比例”“新能源使用占比”五个指标,考察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低碳转型速度和力度。

二是部分指标性质调整。进一步压缩定性指标数量,增加定量指标数量,让榜单更加聚焦企业“做得如何”而不是“说得如何”。

三是搭建数据库平台。为更加高效、准确地开展调研评价工作,项目组搭建了“善择-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大数据平台”,实现了部分企业数据的自动抓取、分析和计算。

2020年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榜单详见https://www.infzm.com/contents/210646)调研共历时6个月,纳入观察样本企业725家,比2019年增加38.6%,涵盖了中国制造业100强、中国服务业100强、外资在华企业100家,以及房地产、互联网、汽车、银行和医药5个行业,具体调研流程、技术路线如图1。

总体看,上榜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稳步提升,300家上榜企业的社会责任平均得分为52.84分,比上一年度小幅提升。

(梁淑怡/图)

经济表现受疫情影响,“VUCA时代”企业更加重视研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中国有效控制疫情后,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上榜企业中,营业收入和利润实现双增长的企业占46.3%,其中,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的企业占68.3%,利润实现正增长的企业占58.3%。在缴纳税费方面,2020年中国政府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政策红利也在调研中有所反映,上榜企业中,44.9%的企业缴纳税费比2019年有所减少。

在“VUCA时代”(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根据相关规划,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要在2020年达到1.26%、在2025年达到1.68%。研发投入强度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2020年,上榜企业愈加重视研发,在年度研发投入、研发技术人员占比、年度授权专利等指标方面均有大幅提升。据统计,上榜生产制造型企业中,有68家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26%以上,有103家企业年度研发投入超过亿元,有71家企业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超过10%;在结果产出方面,上榜生产制造型企业中,有83家企业在2020年内获得授权专利超过100件。(详见图2、图3)

(梁淑怡/图)

聚焦以人为本,员工福利与包容性成长大幅提升

2020年,劳动用工市场宏观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企业遇到了大量的员工管理问题和挑战,如员工健康与风险防控、延迟复工、灵活用工安排、员工情绪与心理健康等。另一方面,随着新业态、新经济模式的发展,新技术对就业的替代效应与就业创造效应并存,产生了数以亿计包括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他们的劳动权益保障成为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上榜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方针,从“六稳”“六保”的政治高度,努力创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上榜企业100%建立了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或制定相关措施;人均福利投入、人均培训经费等均有较大提升,女性管理者占比稳步提高,显示上榜企业在员工关爱、员工成长、多样性发展等方面的表现稳步提升。

在安全生产方面,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上榜企业中,100%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均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其中,40%的上榜制造型企业年度安全生产投入超过1000万元,比2019年提高11.6%。此外,10%的上榜制造型企业在调研期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需要加强安全隐患治理和预防。(详见图4)

(梁淑怡/图)

低碳转型有挑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足

2020年9月22日,中国宣布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愿景目标,吹响了全国低碳转型的行动号角。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并将这两项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进行管理。

对企业而言,“3060”双碳目标既是生存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推进绿色生产、节能降碳,创新和发展空间巨大。部分先行企业已开始制定碳中和路线图,从战略和运营的角度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据统计,上榜企业中,66.3%的企业已识别气候变化风险,部分企业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或措施;31.3%的企业披露了调研期内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数据或新能源占企业整体能源结构的比例;40.7%的企业披露了调研期内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产值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衡量企业减碳效果的重要指标。调研结果显示,上榜企业中,有10.3%的企业万元营业收入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9年有所上升,温室气体减排依然任重道远。

精确的数据统计和信息披露是企业环境管理的基础,在推进环境与气候协同治理的目标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重要性凸显。在上榜制造业中,披露能耗、水耗、废水排放量、固废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新能源使用数据的企业比例在35.3%-44.7%之间,均尚未过半,企业仍需要提升对环境影响数据化管理的重视。(详见图5)

(梁淑怡/图)

侵犯消费者权益事件频发,消费者隐私保护重视程度提高

2020年,消费者权益保护依然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关注点。侵犯消费者权益事件多发且呈现多种问题并存的现象:既有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来的出行服务投诉、防疫用品质量不合格、生活用品涨价等热点问题,也有新业态带来的长租公寓爆雷跑路、教育培训机构乱象频出、直播带货质量等新问题,还有产品服务质量、虚假营销等传统问题。在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评选的月度“十大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中,2020年全年消费者权益类警示事件占24%,位居首位。

上榜企业均建立了产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81.5%的服务型企业建立了畅通、多渠道的消费者争端解决机制,95%的服务型企业均建立了消费者隐私保护的制度或措施。另一方面,调研期发生产品质量事件及消费者投诉事件的企业占23.7%,与日常监测水平保持一致。这说明在消费者责任领域,企业“重制度建设轻落实执行”的问题依然比较普遍。改变这种现状,既需要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也需要监管机构、社会和媒体共同监督。(详见图6)

(梁淑怡/图)

重视供应链责任,违法违规情况有所上升

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带来了多重冲击和影响。从宏观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范围内供应链的调整与重构;从微观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雇员健康风险、生产力短缺、办公方式转变等也对供应链的稳定带来了冲击。

在特殊时期,品牌企业不应该把供应链视为可削减的成本,而应加强对供应链的支持与合作,促进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以纺织服务行业为例,2020年4月22日,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纺织贸促会与来自服装、鞋履、时尚、旅游商品等在内的全球共66家行业组织发布了负责任采购联合声明,希望降低疫情对亚洲纺织服装产业的冲击。上榜制造业中,63.5%的企业在调研期开展了供应商社会责任审核,64.1%的企业开展了针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培训与交流活动。

在守法合规方面,上榜企业依然呈现出重体系建设轻落实执行的现象。100%的上榜企业均建立了守法合规管理体系,60.7%的上榜企业开展了守法合规相关培训与交流活动,但依然有8%的上榜企业在调研期发生了贪腐行为,29%的上榜企业因违规被监管方处罚或通报。(详见图7)

(梁淑怡/图)

公益慈善投入大,公益管理水平仍需提升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企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同时积极捐款、捐赠抗疫物资。上榜企业全年捐赠投入比2019年大幅提升,50%的上榜企业年度公益慈善投入超过千万元。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再次将公益慈善事业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大格局,对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公益管理角度看,上榜企业开展公益项目的规范化、品牌化、持续化、精细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建立公益基金会/基金的企业数量与上一年度持平。(详见图8)

(梁淑怡/图)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较好,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2020年12月14日,社会责任国家标准GB/T39604-202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39653-2020《在管理体系中使用GB/T36000》正式发布实施,两项标准从提升社会责任治理水平的角度,为企业开展社会责任管理、促进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经营提供了详细的指南和操作方法。加强社会责任治理和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上榜企业中,有39%的企业建立了社会化责任/可持续发展/ESG委员会,35%的企业有专(兼)部门负责社会责任事务;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发布独立报告的企业数量进一步提升。(详见图9)

(梁淑怡/图)

未来发展建议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气候变化、经济社会不平等、业务可持续性等问题愈发凸显。绿色复苏、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受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更广泛关注,需要具有责任心和领导力的企业通过采取负责任的、基于可持续原则的商业实践,助力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性、可持续、气候弹性和安全健康的经济社会生态。

在新发展阶段下,面向2060年碳中和愿景目标,建议企业建立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一是提升社会责任在企业的管理位阶,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的议事范围;二是将落实双碳目标与以人为本、科技创新三者相结合,将绿色、人本和创新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三大基石;三是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数据化和决策科学性;四是进一步加强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参与,形成有效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挑战。

(项目组成员:孙孝文 侯明辉 康华 文育然 史谅 袁斌 谢仉辉 魏运星 凌亚 郑硕 赵明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