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从黄河到长江,上海和青海果洛州串起音乐纽带

时间:2021-07-04 16:46:52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从黄河到长江,上海和青海果洛州串起音乐纽带

除了钢琴和小提琴、莫扎特和贝多芬,最近,上海音乐学院的琴房里时不时还会传出藏族歌手的歌声、藏族乐器的吹奏,质朴的原声态和西洋的学院派相互交织,总让人忍不住驻足,多听那么一小会儿。

7月3日晚,藏族歌手、藏族乐器的声音飘到了上音歌剧院。这是一台以“从黄河到长江”为主题的音乐会,是上海音乐学院文化支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成果——果洛州地处黄河源,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在两条“母亲河”的串联下,果洛州民族歌舞团和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音教系女声合唱团同台,在音乐里手拉手、心连心。演出现场演出现场

2010年,上海市承接起对口支援果洛州的使命。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横跨两千多公里,截至2020年9月,上海已派出四批98名援青干部,在对口支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结下深厚的双城友谊。

作为青海省引进人才,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刘照陆曾带领上音专家团队四赴果洛州,而他也正是“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的项目策划、音乐总监。

刘照陆介绍,刚抵达果洛时,上音专家团队很不适应,海拔4000米的环境下,团队成员不仅睡眠困难,还要插着氧气管才能创作和排练。经过一年多的艰辛筹备,“从黄河到长江”终于来到了上海。

音乐会分为“源”“远”“流”“长”四个篇章,由组曲《黄河源》开始,以歌曲《长江之歌》作结。身穿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手持乐声瑰丽的民族乐器,果洛州民族歌舞团的艺术家们载歌载舞,陆续献上民族舞蹈《牧人》、民族音诗《长江颂》,在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音教系女声合唱团的伴奏、伴唱下,还奉上了歌曲《美丽的果洛我的家》《唱支山歌给党》《五十六个祝福》,让台下观众忍不住随歌跳舞。阿尼玛卿组合演出《黄河源》阿尼玛卿组合演出《黄河源》

阿尼玛卿组合一字排开,首次亮相,一部25分钟的钢琴与民族器乐组曲《黄河源》,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果洛州第一支特色室内乐团,2021年在上音专家团队指导下组建。除了上海音乐学院教师、钢琴家汤声声演奏的钢琴,组合里还有很多你没见过甚至没听过的乐器,诸如鹰笛、玛曲牛角琴、龙头琴、达玛鼓,吉祥海螺、丁夏、藏鼓,不少乐器动辄数千年历史,被列为非遗乐器。

台上13位乐手和歌者,56岁的和平身兼多职,一会吹鹰笛,一会拉玛曲牛角琴,忙得不亦乐乎。而那件由他亲手制作的、色泽老旧的玛曲牛角琴,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兴趣。和平介绍玛曲牛角琴,汤声声在侧和平介绍玛曲牛角琴,汤声声在侧

牛角做鼓身,羊皮做鼓面,马尾做琴弦,果洛州当地最常见的三种牲畜的元素,都在这件非遗乐器里得到体现。不只在节日庆典拉琴,平常一人放牧时,和平也会对着牛羊马拉琴,琴声沙哑却深情。“牛羊马听了也会感动。”和平说,有琴声相伴,他也不那么寂寞了。

遗憾的是,如今会拉玛曲牛角琴的人,只剩两三个,异常稀少。从高原走到上海这样大的舞台,首次和钢琴这样的西洋乐器对话后,和平希望,玛曲牛角琴能被更多人看见,有更多人来拜师学艺,“不希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乐器,就这样没了,就这样被遗忘了。”

“现在还真有人愿意来拜师了。”汤声声是《黄河源》的作曲,也是阿尼玛卿组合成立的牵头人之一,而之所以成立组合,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看见这些宝藏乐器,走入传承的队伍,“除了琵琶、二胡,我们还有这么多宝贵的民乐器,等待走出高原,走向世界。”

为了采风、创作、排演《黄河源》,汤声声前后往返果洛州四次,每次都要待上两三个星期。因为缺氧,她总要吸着氧气和大家排练。

“他们习惯了单兵作战、自弹自唱,也看不来乐谱,我得一句句教、一句句排。”要把大家聚起来做一个室内乐团并不容易,好在,大家的节奏感强,对音乐敏感,只要沟通顺畅,便能顺利推进。汤声声回上海后,大家便听着她的录音继续排练,成果是喜人的。演出现场演出现场

在上海首演后,“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还将赴西宁、果洛、北京等地开启全国公益巡演。

音乐会当天,上海音乐学院和果洛州正式签约,授权并支持青海省果洛州教育局在西北地区开展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考级活动,以西宁果洛中学为基地,让音乐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除了给予社会艺术考级活动的技术支持外,上音未来还将结合实际情况在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等方面推进工作。”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侯立玉认为,此举将有力推动西北地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