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村庄故事丨侗族古村有“绝活儿” 获了“非遗” 却没能上直播……

时间:2021-01-03 22:46:18 | 来源:央视

原标题:村庄故事丨侗族古村有“绝活儿” 获了“非遗” 却没能上直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侗族女孩被项链弄哭?

小鸭小鱼也能成“室友”?

中草药遭遇大雨后能否“幸存”?

请您跟着小编走进占里,一起去聆听侗寨的故事……

占里古村藏于贵州南部的深山里,已有700年的历史,全村目前有140多户人家。2018岁末,占里的侗寨大雪纷飞、银装素裹。

鼓楼可以说是侗族村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祭祀、议事、娱乐都在这里进行。可一座鼓楼根本容不下全村八百多人,所以大家都盼着建“副中心”。

瑞雪兆喜、心想事成,政府拨款要为占里建第二座鼓楼。正值农闲的叔、伯、小哥哥们都跑来鼓楼工地开干,村支书吴元则开始忙活新鼓楼的落成庆典。

庆典当天,十岁女孩儿吴柳园被妈妈精心打扮起来,发髻高高、银饰闪闪。此前,小柳园已经刻苦学习了十几天的舞蹈。

这是她第一次穿上盛装,参加大活动。因为脖子上的传统银饰项链太重,她哭了鼻子。不过为了“合群”,自己最终坚持戴上了,为小姑娘的“敬业”点赞。

乐声响起,姑娘们手拉手展开了清亮的歌喉,迈开了欢快的舞步。

紫红色亮布裙装和头花、银饰互相映衬、煞是好看,她们的歌舞方式叫“踩歌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和对新鼓楼的串串祝福。

吴家三口“救”大歌 一波三折故事多

侗族大歌,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载了侗族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年轻时的吴元也是位歌师,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充满回忆的泛黄歌本,摩挲上面密密匝匝的字迹。

老吴心系侗歌的传承,幸运的是,一双儿女继承了父亲的理想。儿子吴林海自告奋勇,开始收集濒临失传的侗歌,他打开手机软件,细致地把侗歌和歌词完整地录了下来。

借助网络做直播侗族大歌能否火?

另一边,同样希望传承侗歌的吴元女儿吴英兰,也迸出了新点子。

吴英兰在外村当老师,听说邻县盖宝村几个侗族姑娘做直播成了网红,便来到盖宝村学习借鉴。负责人说如果做非遗方面的视频宣传,网络平台会有支持,让吴英兰眼睛一亮。

她早就打算出本书介绍侗歌,还想录制侗歌视频。这次既然和网络平台的小姐姐们见上面了,她很想借机实现计划。

然而网络平台希望她提供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和直播;吴英兰却只想平实地记录“严肃”的侗族大歌,双方的沟通不太顺。

最终,网络平台提出先合作一个月,资助歌队完成一首经典大歌;同时占里开一个账号,持续上传短视频。效果好再继续合作。

练起来才发现,古老的侗歌冗长而艰涩,对年轻一代来说很不“友好”。小哥哥们练到发慌,后来就时常有人请假,导致凑齐一支歌队都难……

吴元在背后支持儿女,但他自己有更急的事要办。上任村支书刚两个月,吴元正在思考未来如何保护传统,同时应对变革。他认为把村民们带上致富之路,古村才能兴旺。

带头种植中草药 主意多考验更多

占里山多地多,吴元便看好了种植中药材。哪知动员会上,村民们没啥响应,甚至提议不如种辣椒,吴元很是无语。

心急的吴元决定直接带大家去贵阳的中药企业参观,在冷飕飕的院子里冻了半天,吴元终于动员到十几个村民同行。

中药企业的人告诉吴元,他看好的白芨现在掉价很厉害,吴元的一腔热情被当场浇了盆冷水。企业建议先试种短期收获的中药材,但吴元还是觉得生长期长、利润高的品种更好。

白芨不行,吴元选择了另一种中药黄精,因为占里本来就有野生黄精。清明后,他花五千元买的黄精种子种下去了,虽然跟着种的不到十户。吴元很坚定,觉得凡事要勇于尝试,如果明年种子发了芽,可以再多种几丘田,然后带领更多村民们种植。

然而天公不作美,这一年占里的雨水猛如虎。一天,跟着吴元种黄精的农户突然嚷嚷着黄精被冲毁了,惊得吴元赶忙冲上山去查看。最终也没找着黄精苗,只翻出来了萝卜苗,大家都认为黄精已经被水冲走了。

这让一向淡定的吴元心塞不已,耿直的老吴不是后悔了,而是怕村民们认为他在骗人。

旅游只是“副业”种地才是本分

几年前,占里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县里把占里列入了旅游路线。村里刚成立的旅游合作社决定学习其他寨子,在节假日搞些收费的表演项目。

老妇们一大早就在指定地点拉开了架势,游客们一到,她们的纺车便开始吱吱呀呀,随着蓝色绣花布鞋的轻碾而摇曳,共同“表演”起了侗族传统——女红。

可是最终“围观”的游客稀稀拉拉,“现场”甚是惨淡。假期结束一盘点,收入才不到五千,旅游创收的计划全面泡汤。

其实吴元觉得,比起搞旅游来,和土地“亲密接触”,才是占里人赖以生存的终极技能,也是走向致富的阳关大道。

稻田共生鱼和鸭 农活儿要从娃娃抓

占里只种一季稻,美曰香禾糯,这种稻子自带香味,种植历史已有上千年。芒种时节,一年中最重要的农事拉开了帷幕。占里人认为农耕技术不能丢,应该代代相传。

吴柳园也到了学习插秧的年纪,这是她第一次下田插秧。柳园的父亲吴新华认为这是养活自己的本事,所以一定要学习干农活。柳园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干得有模有样。

占里的稻田中还有许多“小伙伴”:小鱼苗,分放到秧田里可以帮忙除草。比例也很有讲究,放多了鱼长不大,放少了草除不尽。小暑前后,小鸭子也被放入田中。游动时松土,粪便可以肥田。

稻田“喂饱”鱼鸭宝宝,鱼鸭为稻田除草除虫。

这种生态和谐的智慧源于东汉时期的侗族祖先。2011年,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侗族大歌一样,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华。

白露后,村民们开始“关田”,香禾糯抽穗、成熟,在风中重重地“点头”。村民们关起鸭子,修好谷仓,为金灿灿的秋收季做好了准备。

秋收时节迎收获柳暗花明希望多

村民们忙忙碌碌,小刀一根根割稻是当地特色。割下的稻子扎成了捆,两捆对穿着放在田边;鱼苗已长成肥美的大鱼,又在蹿动的火舌上变为美味烤鱼;晾满稻谷的禾架整整齐齐,是“侗寨秋收”这幅画卷里的独特一景。

占里最重要的节日盟誓节时,吴英兰他们打算趁着人齐录制侗歌。期待之外也是意料之中,准备了大半个月的古侗歌,许多人还是唱不利索。眼看着网络平台那边交不了差了,心态平和的英兰也果断地决定放弃,她相信会有更合适的方法。

英兰靠直播宣传侗歌的计划虽然搁浅了,但哥哥吴林海那边却有了喜人的突破。他各处奔忙的同时,发动小伙伴们搜集到了不少大歌,并一一用心整理了出来。春节时,回家来的吴林海激动地和大家分享了整理侗歌歌词的好方法。

老吴十分欣慰,疲惫了一年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自己藏在柜底的泛黄小本,那些宝贵的侗歌,终于有望传下去了。

双喜临门的是,老吴发现地里不知何时竟冒出了一些黄精苗苗,虽然稚嫩,却透着坚韧。希望经历过暴风雨的黄精宝宝们自此茁壮成长,也希望未来的一切更加顺利。

占里的致富计划能否迎来春天?

古村是否又被挖掘出了非遗“宝物”?

敬请您继续关注占里古村,关注侗寨里的故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