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择日而亡——各国与车企的燃油车deadline竞赛

时间:2021-08-11 10:48:25 | 来源:创业邦

原标题:择日而亡——各国与车企的燃油车deadline竞赛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汽车商业评论(ID:autobizreview),作者:钱亚光,编辑:黄大路,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图源:图虫。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汽车商业评论(ID:autobizreview),作者:钱亚光,编辑:黄大路,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图源:图虫。

8月5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一项行政令提出:到2030年,美国销售的新车中,一半要是零排放车。

拜登在白宫签署的这项行政令,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宏伟计划——到2030年,美国销售的汽车中有一半是零排放的。这里的零排放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拜登如此急切地推动美国电动车行业发展,一是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内燃机或将成为历史;二是清洁能源及环境保护是拜登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三是美国电动车行业发展已经落后于欧洲与中国。

2021年上半年,美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5.49万辆,6月渗透率为3.8%,而欧洲2021年上半年共卖出了103.3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了16%。而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多达120.6万辆,渗透率10.2%。

政府的大力推动

现如今,不管是中国、欧洲还是美国,都在倡导碳中和,通过积极的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因此,当前各国都在积极提倡新能源汽车,推出各项政策,支持、鼓励民众选购新能源汽车。

在欧洲,各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的普及。当地时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名为Fit for 55的计划,旨在到203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5%(以1990年为基数),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其中包括扩大欧盟碳市场、停止销售燃油车、征收航空燃油税、扩大可再生能源占比、设立碳边境税等等12项新法案。欧盟方面表示,此举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导传统整车生产企业向电动化转型。根据计划,到2035年要求所有登记注册的新车的排放总量较2021年降低100%。

这意味着,2035年后注册的欧洲所有新车都将实现零排放,即2035年开始在欧盟地区禁售燃油车,这较此前2050年的规划大幅提前。

此前,随着全球节能减排政策不断升级,很多国家正式或非正式地宣布了燃油禁售时间。比如英国政府计划在2030年前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到2035年禁止销售混合动力汽车;荷兰在2013年出台“禁燃”政策2025年开始禁止在本国销售传统的汽油和柴油汽车;挪威的四个主要政党一致同意从2025年起禁止燃油汽车销售。

欧洲一些有强大汽车工业的国家,禁燃上相对消极一些。法国计划从2040年开始,全面停止出售汽油车和柴油车,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欧洲第一汽车强国德国,虽然在2016年10月,德国联邦参议院通过了2030年后禁售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提案,但这项提案并未在德国联邦议院提交。

除了欧洲,美洲、亚洲也有国家宣布禁燃。比如加拿大政府在当地时间6月29日宣布,将于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计划在2050年达成净零排放。

全球汽车第二大市场美国,目前还尚未从国家层面提出禁售燃油车时限,但已经有14个州提出了仅销售零排放车型的目标日期。其中,华盛顿州的目标为2030年,加利福尼亚州、马萨诸塞州、纽约州、新泽西州、科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湖州、缅因州、马里兰州、俄勒冈州、宾夕法尼亚州、罗德岛州和佛蒙特州的目标为2035年。8月5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的行政令,提出到2030年,美国销售的新车中,一半要是零排放车,相信对美国的汽车新能源化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2020年底,日本政府发布了《2050年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其中提出,于到2030年代中期实现乘用车新车销售100%为纯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的目标,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目标;到2050年将替代燃料的经济性降到比传统燃油车价格还低的水平。

虽然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是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占电动汽车制造量的44%左右,十年间产销量约为460万辆,但中国政府并没有推出明确的全国性禁燃计划,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将以多元化的路线为主。

不仅新兴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被工信部列明为新规定下的准入新能源车之一,此前一度被区别看待的油电混合动力车,亦被写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并受到传统车企力捧。

不过,从各国已经发布的禁燃政策来看,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明令禁止燃油车的销售。各国政府提出的时间表,更多的是一种愿景与倡议,并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在立法侧和执行侧都尚无进展。

车企的积极响应

受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以及各国政府的影响,各大汽车品牌都在碳排放压力下,相继开始制定禁售燃油车计划。

目前,已有近20家车企公布了全面电动化转型的计划,其中多数企业提车将在2025年或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也就是说15年或20年后,电动化汽车将成主流。

从各大车企的禁燃时间表和产品规划来看,传统车企在走向电动化时,既有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特别是已建立品牌优势的不舍,也有对电动化转型未知的忐忑。

除了少数激进的国家和企业,会在计划中一下子禁售所有燃油车型,多数国家和企业的汽车电动化,不仅包括纯电动车、插电混动车、增程式电动车,还包括油电混动车以及轻混动力车等,毕竟目前燃油车的数量还非常庞大,电动化也需要时间过渡。

新能源车来势凶猛

不过,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人们预期得更快。从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和占比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美国,提升得都非常快,已经进入了爆发期。

据乘联会统计,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20万辆,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00%以上,新能源乘用车占世界份额47%。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中国明显已经进入加速期。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8.4%;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4.2%;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2%。自主品牌在电动化的道路上明显跑在了前面。

目前,新能源车市场已被普遍看好。乘联会预计,今年新能源乘用车的实际销量有望超出5月预测的240万辆。中汽协将全年新能源汽车预期销量提升至240万辆。

在6月中旬举办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中汽协预计,未来五年电动车产销增速将保持在40%以上,到2025年,新车占比将突破20%,或达到更高水平。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对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未来发展持乐观的态度。他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有望达到70%,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比有望达到 60%。

而在另一个新能源汽车的主力战场——欧洲,销量也在飞速上涨,渗透率甚至比中国更高。

从2010年到2020年,欧洲生产了全球25%的电动汽车,共260万辆,销售了320万辆。而2021上半年,根据“CleanTecnica”网站公布的数据,欧洲共卖出了 103.3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了16%,已经完成了2020年136.7万辆新能源车销量目标的四分之三,增速十分迅猛。

6月,欧洲十国电动车销量21.31万辆,同比增长158%,环比增长35%。1-6月累计销量91.08万辆,同比增长161%。1-6月电动化渗透率分别为14.0%、14.3%、16.9%、16.0%、17.1%,19.3%,整体维持上升趋势。

其中,6月新能源车注册量,德国同比增长248%,环比增长20% ;法国同比增加78%,环比增加53%;英国同比增长131%,环比增长39%;葡萄牙同比增长121%,环比增长24%;挪威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48%;瑞典同比增长179%,环比增长89%;意大利同比增长265%,环比增长10%;西班牙同比增长159%,环比增长13%。

欧洲跟国内很大的不同在于插电混动车型占比较高,达到了52.5%,而在国内这个比例不超过 20%,可以说国内的新能源车中纯电车型占比更高。

在新能源汽车的第三大市场美国,在美国电动汽车扶持政策的推动下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强势增长,电动汽车渗透率也创历史新高。

2021年6月美国电动车销量4.97万辆,同比增长96%。2021年上半年累计销量25.49万辆,同比增长131%。1-6月电动化渗透率分别为2.9%、2.4%、2.9%、3.0%、3.4%、3.8%,整体维持上升趋势。

在拜登政府新能源政策规划下,美国电动车市场在供需两端均得到刺激。在需求端,购置补贴+刺激三大公共领域电动化;车企端,通用、福特等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全面提速。

从品牌和车型的市占率来看,原先的一枝独秀的特斯拉,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从2020年的63%下降至今年上半年51%,而丰田、大众、通用、福特等传统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海外复苏,叠加一线车企优质电动车型供应加速,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和产业链的成熟和发展,电动车销量可能会长期维持高速增长趋势不变。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周期来看,已经具有成长性、确定性、持续性,进入了持续和加速阶段。持续,是指行业发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在消费者需求的支撑下,增长势头或将持续;而加速,则指行业发展会从量变转为质变,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拐点,进入非线性加速过程。

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有可能燃油车时代的结束,会比人们预期的更早到来。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