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严重时要看烧伤科、冷到极限会脱衣...关于冻伤的五个“冷知识”

时间:2021-01-31 08:48:34 | 来源:cnBeta

原标题:严重时要看烧伤科、冷到极限会脱衣...关于冻伤的五个“冷知识”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

昨日,北京再次开启新一轮大风降温模式。受强冷空气影响,28日气温大幅回落,白天最高气温-2℃,再次降至冰点之下,夜间最低气温也下降至-9℃,风寒效应尤其显著。各大媒体发出紧急提醒:“出行务必做好防风防寒措施!”而行走在路上的人们,心里也已经在不自觉地念叨着“冷,冷,冷”……

其实,早在2021年1月7日早晨6点前后,北京南郊观象台气温就显示,北京迎来了半世纪以来最冷的一个早晨,最低气温-19.6℃,打破了自1966年以来的气温纪录,创造了历史新低。

而远在公元1476年正月十三,明成化十二年,那天的北京城天气异常寒冷,南郊参加祭祀的皇家仪仗队和乐官都被冻死了。公元1567年某天,温度骤降,更是“骤寒如穷冬,至晚大风雪。京城城内九门,凡冻死者一百七十余人”(《万历野获编补遗》)。

虽然人类现在已经具备了应对寒冷的足够智慧,但仍要小心地面对酷寒天气带来的伤害。据媒体报道,每年俄罗斯都有4.2万人因户外醉酒被冻死。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分分钟泼水成冰,仅仅是皮肤裸露在外,就会有冻裂、冻伤的风险。

面对“冻”引发的伤害,身体如何抉择?五个关于冻伤的“冷知识”,需要我们去了解。

严重冻伤要转到烧伤科

身体“选择”放弃它们,是因为要活下去。

手指、脚趾、耳朵、鼻尖,以及男性生殖器官等肢体末端,是冻伤最常见的部位。冻伤最严重时,上述部位的机体组织已经坏死,即使不自行脱落,为保障生命,最后的治疗也只有截肢。

简单地说,血管的“热胀冷缩”是冻伤的根本原因。低温环境下,肢体末端的血管发生了收缩,供血因此减少,继而造成了组织缺血缺氧,最终损伤了细胞。

冻伤的程度有轻有重,轻的可自愈,重的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总地来说,冻伤可以分成以下四个程度:

皮肤表层的局部红肿,是冻伤最轻的一度,可以自愈;二度冻伤,会伤及皮肤生发层,将形成水疱,在较长的恢复时间里会形成痂皮,最终也会留下瘢痕;三度冻伤已经伤及皮下组织,水疱中有出血,皮肤呈现青紫色,坏死组织最终将结成黑色干痂,干痂脱落后露出肉芽组织,皮肤恢复后会留有疤痕。四度是最严重的冻伤,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会坏死,皮肤完全变黑,需要截肢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军告诉记者,因冻伤导致皮肤组织的坏死,如果不处理,会继发细菌感染等情况,危及其他器官组织甚至是生命。为阻断继发感染,必要时需要截肢。截肢后,在伤口覆盖抗生素敷料,经过一段时间,慢慢自愈,形成疤痕。

这一过程与烧伤处理有相似之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门月华表示,冻伤程度达到三度四度,尤其是需要截肢手术的情况下,患者将转诊至烧伤科进行下一步治疗。

冻到极限会脱衣服

“反常脱衣现象”曾出现在部分冻死案例中,表现为户外极寒天气下,人体长时间失温却发生的脱衣服行为。部分研究认为这一反常源于下丘脑发出了错误指令,让人在肢体末端冻僵时,将重新涌入血管的血液所带来的迅速升温,误认为是“热”,由此导致了“反常脱衣”。

其实,“反常脱衣现象”属于法医的专业术语,已经超出了冻伤的范畴。

1959年俄罗斯乌拉尔山遇难事件中,9名登山者不幸遭遇暴风雪导致低温冻死。人们发现他们的尸体都穿着单薄,衣物或多或少地被脱去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法医学研究所1995年发表的论文,分析了1978年至1994年之间69例因致死性低温引起的死亡案例,其中有17例存在“反常脱衣”现象。

鞋太紧会导致冻伤

不在低温环境下待太久,就能远离冻伤吗?

“往年一周遇到一两个冻伤患者,今年一天就接诊了两三个”,门月华告诉记者,在1月初北京的大风降温后,皮肤科接诊的冻伤患者比往年都多了一些。

今年1月份,北京大风降温环境中,因为没戴帽子出门,约10分钟就二度冻伤的小朋友耳朵

她讲述了几个印象深刻的案例。一个是大风降温当天,没有戴帽子出门,约10分钟耳朵就二度冻伤的小朋友;另一个是“鞋子不合脚”导致的单侧脚趾冻伤。

人的左右脚大小并不完全一样,那位患者滑雪时所穿的鞋子一只合适另一只稍紧,结果鞋紧的那侧脚趾发生了冻伤。

由此可知,引发冻伤与低温环境有关,但低温却不是唯一的因素。

冻疮其实不是冻伤

相比各种程度的冻伤而言,皮肤科在冬季接诊冻疮的情况会更多一些。但是,冻疮并不属于冻伤的范畴,因为二者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同。

门月华介绍说,冻伤是一个急性期的损伤,是血管收缩、血流不到肢体末端造成的局部组织损伤及坏死。冻疮则是一个慢性的疾病,因为长期的低温刺激而造成了局部的炎症,但并没有局部组织的坏死,因此与冻伤的成因是不同的。

冻疮对机体的损伤程度一般不会太重,只是比较容易复发。即使经过处理,得过冻疮的患处,也会对冷特别敏感,因而要注意预防和保暖。

最不易冻伤的居然是眼睛

在低温面前,哪个人体器官最抗冻呢?“血液越丰富的部位就越安全、越抗冻”。李军告诉记者,人的眼部血管非常丰富,可以说是相对耐寒的身体器官。其实,根据冻伤造成的机体反应,也衍生出了皮肤病的一种治疗方式液氮冷冻治疗。

液氮的温度为-196℃,当使用液氮对皮肤局部进行冷冻时,可以迅速杀死病区的细胞,使得病区细胞坏死,并在一定时间内自行脱落,最终使得原来的病区恢复正常状态。这种方式一般用来治疗扁平疣等病毒性皮肤病。

Tips:

如何给身体保温和复温

冬季气温下降,人们会添衣保暖。温度平稳下降时,陆续增减衣物即可;但遭遇大风而气温骤降,体感温度就会比室外的气温更低。

所谓“体感温度”,也就是人体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温度、湿度以及风速都会影响体感温度。其实,在气温低的同时,体感温度的骤降也是发生冻伤的重要因素。两位受访专家均提示,这种时刻,为防风防冻防感冒,最好将所有终极保暖装备配齐:手套、帽子、面罩、口罩和厚袜子等一个都不要少。

同时,所穿的衣物要避免过于紧身,否则同样容易造成肢体末端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冻伤。而贴身衣物则要尽量保持干燥。一旦衣物、鞋袜沾湿,要及时更换干燥衣物,以免继续在低温环境下逗留造成冻伤。

血管的收缩与冻伤甚至冻僵有关,因此,皮肤受损的程度如何在刚发生冻伤时是很难辨别的,一般需要在复温后再作诊断。所谓“复温”,就是恢复体温,这是冻伤急救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如果发现有人冻伤,首先要迅速将伤者转移到温暖的室内,小心脱掉覆盖伤处的衣物,将冻伤处患处浸入38℃-42℃左右的温水之中,直到受冻部位恢复知觉。如果无法恢复知觉,或者冻伤部位出现发紫、肿胀、疼痛等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导致截肢。

快速复温时,水温不能过高,否则会因血管迅速扩张,导致对皮肤组织的二次损伤。有些地方流传着“用雪搓”“用手搓”的处理方法,也是不科学的,有可能造成新的皮肤损伤。

李军指出,雪的温度很低,用雪“复温”可能对冻伤患处造成第二次低温伤害。“冻伤时不要搓、不要揉”,门月华也表示,冻伤后皮肤受损,再施加物理压力的刺激,会使损伤再度加重。如果没有温水,也可以用体温进行复温,如放在腋下、腹部等体温较高的位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