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基金子公司不香了?鹏华资产碰钉子,逾期风波后再曝产品提前清算

时间:2021-01-26 15:47:05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基金子公司不香了?鹏华资产碰钉子,逾期风波后再曝产品提前清算

基金子公司能否艰难转身?

新经济e线获悉,自基金子公司新规实施4年多来,鹏华基金控股子公司鹏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鹏华资产)的转型之路进展并不顺利。

据经济观察报近日报道,“继2020年10月工商银行代销的鹏华资产的产品出现兑付逾期事件后,2021年1月,同样由工行代销的鹏华资产旗下一产品发生了提前清算。”

该报道称,“此次纠纷的涉事产品之一是鹏华资产旗下的FOF产品——稳鑫添利17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添利17号’),该产品提前清盘。而由于该产品间接持有的部分剩余资产尚未完成变现,变现价格、回款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按时足额兑付的不确定让投资者担忧,投资者透露,添利系列中亦有出现类似情况的产品。”

另据鹏华资产官网披露,该公司是首批中国证监会核准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的专业资产管理公司。由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控股,于2013年1月4日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5亿。总部位于深圳,在北京、上海设有分支机构。

截止2020年12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约302亿元人民币,产品累计发行数量1188只,存续产品数量206只。

新经济e线注意到,鹏华资产所面临的窘境背后,这一现状凸显基金子公司正面临惨烈的行业大洗牌。冰火两重天的是,在公、私募机构规模和业绩“大干快上”的2020年,全部基金子公司规模较2019年相比却逆势缩减了8000亿元。

鹏华资产连碰钉子

事实上,鹏华资产从前期闹得沸沸扬扬的产品逾期风波事件到此次再度曝出产品提前清算,前后仅间隔不到半年时间,公司算得上是连碰钉子。

经济观察报报道中提及,“1月18日,鹏华资产向添利17号投资者发布清算分配说明函,宣布这一产品提前终止。投资者表示,针对该产品运行期间的资金具体投向,工行及鹏华资产未有向其说明。目前鹏华资产及工行方面也未给出本金完整兑付的具体时间,这引发其对该产品本金安全的担忧。”

新经济e线据Wind不完全统计发现,包括添利17号在内,鹏华资产共计有113个产品在工商银行托管,成立规模超187亿元。其中,带有“稳鑫添利”字眼的产品合计有28个,产品规模累计近55亿元。

若按规模大小排序的话,仅在工行托管且成立规模超过3亿元的产品有6只,分别包括鹏华资产-稳鑫添利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鹏华资产-稳鑫添利8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鹏华资产-稳鑫添利26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鹏华资产-稳鑫添利1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鹏华资产-稳鑫添利7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鹏华资产-稳鑫添利27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对应成立规模分别为5.67亿元、5.57亿元、3.80亿元、3.16亿元、3.13亿元、3.13亿元。以上产品存续期分别为三年或五年不等。

此前,就在去年10月,同样由鹏华资产作为管理人、工商银行代销的“鹏华聚鑫”系列产品曝出逾期风波。据了解,鹏华聚鑫系列产品共有25只,为固收类产品,期限6个月,产品总规模40亿元,由工行代销,起投点为100万元,到期时间是2020年7月或8月。

然而,8月15日,鹏华资产发布公告称,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综合考虑鹏华聚鑫系列产品的整体管理,本资管计划拟提前结束。彼时,鹏华资产承诺,计划最晚于公告出具之日起30天内完成分配。不料,30天后鹏华资产又发布一则分配延期的公告,并向投资者承诺,尽可能在公告发布后40天内执行分配。

此后,随着舆论不断发酵,10月16日晚,鹏华资产在官网发布公告称,目前鹏华聚鑫系列产品相关兑付工作正顺利推进并基本完成。

据界面新闻报道,鹏华聚鑫系列产品正式违约后,代销方工行紧急拿出一份兑付方案,承诺10月20日兑付本金的50%,另外48%的本金转为工行理财,2%本金作为该理财的收益,1年后到期兑付。10月18日,一位签署过该协议的投资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48%的本金已经转为工行理财。不过,另有报道称,这一解决方案有部分投资者表示不能接受。

基金子公司艰难转型

此外,新经济e线观察到,自基金子公司管理新规实施4年多来,净资本约束下的基金子公司规模已连续18个季度下降,行业仍处在艰难转型的阵痛过程中。

2021年1月21日,中基协官网最新披露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月报(2020年12月)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6.27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证券公司大集合),较上月底减少6378亿元,减幅3.8%。

2020年12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存续产品规模分布情况(单位:亿元);来源:中基协

其中,当月基金子公司存续资产规模为33903亿元,环比11月的35523亿元相比,再度下降1620亿元,环比降幅4.56%,超出行业平均降幅。对比2019年底时的4.19万亿元,仅仅过去一年时间,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已大幅缩水8000亿元,同比降幅达19%。

若较2016年三季末历史峰值时的11.15万亿相比,最新基金子公司资管规模缩水幅度更是高达近七成。

与此同时,伴随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再度缩水,各家公司平均管理规模也相应再下台阶。2020年12月,基金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资管业务规模446亿元,对比11月同一口径的461亿元而言,环比减少了15亿元。

2020年12月基金子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分布情况​​​​​​​;来源:中基协

具体来看,基金子公司“千亿阵营”的家数仍为10家,但在“200亿至500亿”和“100亿至200亿”两个区间,却有了较大变化——前者从19家减至16家,后者从上月的6家增至9家。这一变化显示,“200亿至500亿”这一层级的中间力量已明显减弱。

早在2016年11月29日,证监会下发《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新规”),并于当年12月15日起施行。

“新规”明确了四大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分别包括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的100%;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净资产不得低于负债的20%。并要求专户子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不低于上述规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指标要求。

整体来看,“新规”实施四年多来,目前头部的银行系基金子公司资本金比较雄厚,可以依托股东方开展存量的通道业务,维持业务和团队运行,并且还在积极开拓主动管理业务,业务转型相对从容。而部分缺乏强大股东背景的中小子公司,虽然也遵照要求增加了注册资本金,但除了存续通道业务和团队的维持外,没有新增主动管理业务,基本处于停摆状态。

微信号:netfin888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