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牛灯”配“牛画” 江南文物尽显“牛气”

时间:2021-02-15 16:46:44 | 来源:央视

原标题:“牛灯”配“牛画” 江南文物尽显“牛气”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牛年寻“牛”。说起牛,自古以来,人们都会想到它勤劳耕种的形象。在浙江博物馆,有一些颇具江南人文特色的“牛文物”。其中就有1600多年前,东晋古人根据牛的样子制作的“台灯”和“手电筒”的结合体。

这头憨态可掬、双蹄插腰、像人一样站着的小牛犊就是国家一级文物东晋瓯窑青瓷点彩牛形灯盏。就在1600多年前,位于如今浙江温州的东晋古人就是用它当作“台灯”和“手电筒”。

浙江省博物馆陶瓷部馆员 杜昊:这个灯大概有13厘米高,是比较小巧精致玲珑的。可以看灯下部是一个盛盘,可以用来放灯油,中间这个是灯柱,做成牛的样子。灯柱的两端有一个方孔,这个方孔是用来插灯芯的,再看它这个把手,是不是像牛尾巴这个样子,是一个弧形。把手连接了盛盘和灯柱。这个把手既可以让灯放在桌上使用,也可以手提着使用,可谓是一器多用,非常方便。

将牛拟人化,并赋予自信的神采,这在东晋时期非常罕见。而这件由古代文人专门定制的青瓷灯盏,也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文人墨客的浪漫思想。

文人点灯作画,在三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清代画家魏湘就用工笔画法,在绢布上描绘了这幅《十牛图》。只见江南杨柳依依,在春日里的农闲时分,水牛们三两成群,在岸边吃草,饮水嬉闹,和牧牛人散步,一副悠然和谐的田园画卷。

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馆员 谢佳玲:那个时代非常重视农耕,尊重农事,以农为本的思想精神。农耕文化又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根基,牛又是农耕文化里绝对不可以缺少的一个角色,勤勤恳恳而且体格又很健壮,秉性又很温和,所以在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和我们的关系非常亲密。

江南的文人不仅以牛作画,还把牛刻在了石砚之上,这块明柳如是白端写经砚就来自明清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柳如是之手。这块白端砚光润如玉,在砚池与砚堂之间浮雕着一头躺卧的黄牛。

浙江省博物馆工艺部主任 范珮玲:这个牛不仅是写实,它又是美化,看到牛不仅是很肥硕还有几条肋骨都画出来。这个牛装饰在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是不实用的,但它又是砚台最中心的视觉位置,所以放在那边是一个非常具有点睛作用的。

(编辑 李茗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