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云南滇池“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时间:2021-07-09 19:45:41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云南滇池“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即日起至7月29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牵头《云南省滇池“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指出,到2023年,35条入湖河道中19条拟达到III类及以上,16条拟达到IV类。同时指出,以“退、减、调、治、管”为重点举措,开展滇池保护治理工作。高伟 摄高伟 摄

《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目标:到2023年19条入滇河道达到III类及以上

《方案》指出,到2023年,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生产生活方式继续推进,湖泊生态缓冲带得到维持和恢复;环湖截污体系进一步完善,入湖河道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滇池草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外海水质达到IV类(COD≤40mg/L);35条入湖河道中19条达到III类及以上,16条达到IV类。滇池发生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有所提升;以水生态保护修复为核心的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统筹推进格局逐步形成。

《方案》明确,“退”的目标为:科学划定湖滨生态带,违规建筑、设施、产业100%迁出,湖滨带修复面积达到3.95万亩;沿湖滨生态带边界建设生态廊道,形成滇池湖滨生态区“人退湖进、还湖于湖”的空间管控格局。

“减”的目标为:在湖滨生态带外侧建立滇池保护缓冲带,确定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容量、承载人口上限和城乡发展规模上限;流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6%,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含河道生态补水)达到80%以上,实现从“环 湖造城、环湖布局”向“离湖布局、远湖发展”的转变。

“调”的目标为:调整农业种植品种结构,转变种植业生产方式,完成环湖路临湖一侧及外延200米范围内6181亩花卉种植大棚和6000亩蔬菜种植大棚拆除,实施花卉产业绿色种植提升改造面积3.3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1.5万亩,确保2023年流域化肥施用量比2020年降低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全面禁止高毒农药的销售使用。

“治”的目标为:全面抓好城乡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较2020 年增长3%,基本完成老城区合流制溢流排口改造;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100%。

“管”的目标为: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及监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建立湖泊智慧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逐步完成“美丽河湖”评定,湖泊保护治理公众满意度不低于90%。高伟 摄高伟 摄

“退”的措施:2022年拟建设环滇池慢行系统46.5千米

《方案》指出,滇池分级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已于2015年完成。滇池水域及保护界桩向外水平延伸100米以内的区域(保护界桩在环湖路以外的,以环湖路以内的路缘线为界),划定为一级保护区,面积为323.97平方千米(含滇池水面及湖滨生态带)。《方案》实施期间,将结合《滇池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2020-2035 年)》的编制,科学确定滇池湖滨生态带(一级保护区)范围,适当扩大核心保护区。

此外,按照生态优先、自然保护最大化、人工干预最小化的原则,修改完善环滇池生态廊道建设方案,建设带状的生态廊道。2022年完成草海及滇池北岸先行示范区生态廊道建设,建设环滇池慢行系统46.5千米,提升改造湿地835.8亩,新建湿地2635.7亩,实施湿地生态修复727亩;2023年完成滇池东岸、滇池南岸、滇池西岸生态廊道及连通工程建设,实现环滇池主线生态廊道的全线贯通。

《方案》实施期间,将强化滇池湖滨区生态保护和扰动管控,禁止任何形式的围垦湖体、湿地行为,确保湖滨湿地面积不减少,保护边界不变更。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滇池湖滨区生态恢复及修复,持续优化滇池生态补水,结合生态廊道的建设,新增湖滨湿地修复面积约0.24万亩,同时,规划设好滇池湖滨带的“人类活动圈”,逐步实现“人水和谐”的目标。崔庆江 摄崔庆江 摄

“减”的措施:拟在滇池一级保护区外建立保护缓冲带

2015年,滇池已完成二级保护区划定,二级保护区的划设为滇池保护提供了较好的生态隔离及缓冲作用,但二级保护区划设存在保护空间破碎和不闭合的问题,现阶段滇池湖滨生态带(一级保护区)外围仍未形成闭合的带状缓冲区。

《方案》实施期间,拟按照《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划定的滇池二级、三级保护区基础上,以滇池一级保护区为界向陆地外延200米面积25.42平方千米的区域确定为滇池保护缓冲带(最终以省级提出的要求为准),该区域现状包括工矿用地0.19平方千米、公共管理与交通运输用地4.43平方千米、商业服务及住宅用地5.63平方千米,耕地4平方千米,林地、草地、湿地、水域等用地11.17平方千米。严格控制缓冲带内污染排放,人口只出不进,村庄和建设用地只减不增。

此外,《方案》指出,严禁审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对流域内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律实行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对环评不通过、生产工艺不达标的项目一律叫停。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除《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禁止建设的项目以外,啤酒、饮料等耗水量大的项目禁止在滇池流域内建设。

同时,严格节水,减资源浪费,2023年,滇池流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较2020年降低6%;再生水利用率(含河道生态补水)不低于80%。滇池湿地公园 宋光旭 摄滇池湿地公园 宋光旭 摄

“调”的措施 :拟新建600个调蓄库塘收集农田灌溉尾水

滇池流域现状农业种植面积约60万亩,主导产业为蔬菜和花卉,其中种植蔬菜44.3万亩,花卉8.85万亩。《方案》实施期间,持续落实农业“调”的举措,开展环湖路临湖一侧及外延200米范围内6181亩花卉种植大棚和6000亩蔬菜种植大棚拆除,调整种植结构,打造绿色农业示范区。

此外,在农业种植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基础上,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田灌溉尾水循环利用系统建设,2021-2023年在滇池流域及补水区内新建600个调蓄库塘、45千米生态沟渠,收集农田灌溉尾水,强化滇池流域农田径流污染控制。

同时,积极引导养殖户对散养畜禽粪污进行干湿分离,采取就近就地还田作肥等手段,持续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确保到2023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杨质高 摄杨质高 摄

“治”的措施:实施环湖城镇截污治污全覆盖行动

《方案》实施期间,拟将于2021年12月底前全面摸清滇池流域排水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步开展主城二环路内老旧城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建设,启动新建管道18.8千米,接口改造1566个、庭院雨污分流改造785个;3年内完成1289个庭院雨污分流改造、3133个接口改造,新建改造管道52.343千米,二环路内约60%的区域实现清污分流,减少雨季溢流的雨污混合水进入河道、滇池。

滇池流域已建成2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232万立方米/天。下一步,拟在主城北部盘龙区政府西北侧建设规模为20万立方米/天的昆明市第十四水质净化厂,并配套建设40万立方米/天污水一级强化处理设施。

主城西部实施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扩建,新增6万立方米/天处理能力(第十三水质净化厂总规模提升至12万立方米/天);完成主城南部巫家坝片区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建设并投入运行,新增40万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能力,为海河、广普大沟、新运粮河等河道水环境整治截留污水的处理提供必要条件。

“管”的措施:完成“三条控制线”的最终划定

结合《滇池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2020-2035年)》 的编制,开展滇池生态环境承载力科学评估,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最终划定。

此外,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建立和完善滇池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数据中心,构建滇池生态环境天空地立体监测体系,完善滇池保护治理监督管理中心,对滇池流域信息数据进行数字化集成和处理,运用数字监督管理实现全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调度。

同时,加强全过程量化与精细化管理。以滇池主要污染物最大允许入湖量为约束,精准测算35条河道的污染负荷削减量,并分解到每个河段所在的行政区,实施精准目标管理。

(原题为《事关滇池治理!这个行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