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心通医疗市值暴增 谁能成为下一个“爱德华”?|科技心语

时间:2021-02-08 12:46:37 | 来源:第一财经网

原标题:心通医疗市值暴增 谁能成为下一个“爱德华”?|科技心语

微创医疗旗下子公司心通医疗上周赴港上市以来,股价经历了过山车行情。

在上市首日市值突破500亿港元后,心通医疗上周五股价迅速回落。本周一开盘后,该公司股价升超7%,市值超过430亿港元,超越此前瓣膜领域市值排名第一的启明医疗350亿港元市值,也超出市场预期的300亿港元至350亿港元的合理估值区间。

伴随着人工心脏瓣膜技术的发展,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已经进入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时代,这催生了资本蜂拥进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推高了相关公司的估值。心通医疗主要从事研发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医疗器械,为治疗结构性心脏病提供解决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告诉笔者,未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热潮还将持续数十年。他认为最有机会的三大领域分别是瓣膜病、房颤和心衰。

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的43起私募融资事件中,有21起发生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占比接近一半,远超冠脉和电生理等心血管领域的融资数量。

截至目前,包括启明医疗、心通医疗和沛嘉医疗在内的心脏瓣膜赛道的头部公司都在港交所上市。市场猜测,中国瓣膜领域是否会诞生一个像美国爱德华生命科学公司那样的专业医疗医疗公司。

但相比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结构心脏病领域医疗器械企业仍处于技术研发投入的早期阶段。心通医疗2018年、2019年期内亏损6026万元、1.45亿元,2020年前7个月期内营亏损为1.93亿元;启明医疗2020年中期业绩也显示亏损超过4000万元。

心通医疗目前已经上市的主动脉瓣膜产品仍为第一代产品,进度慢于竞争对手。启明医疗的第二代可回收瓣膜产品已于去年11月获得批准上市。尽管心通医疗将研发重点投向技术门槛更高的二尖瓣产品,但仍处于临床前的研发阶段。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提示风险称,二尖瓣产品难度极大,研发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中国市场二尖瓣膜只有一款进口产品雅培的二尖瓣修复系统Mitraclip上市,尚无二尖瓣国产产品上市。包括心通医疗在内的中国企业要开发出技术难度极高的二尖瓣产品挑战很大。在二尖瓣领域中国领先的企业是捍宇医疗,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款二尖瓣修复系统ValveClamp有望成为MitraClip后,第二个在国内上市二尖瓣修复器械。

在全球市场上,二尖瓣产品的相关研发工作已经从早期开发过渡到临床使用。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心脏瓣膜“鼻祖”爱德华生命科学公司(下称“爱德华”)正在致力于开发下一代的二尖瓣置换系统。业内相信,二尖瓣的增长速度将快于主动脉瓣。

爱德华董事长CEO毛赛麟(Michael Mussallem)在上个月公布公司2020年财报时预计,到2021年,全球经导管二尖瓣或三尖瓣治疗(TMTT)的总销售额将增加一倍左右;到2025年全球TMTT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美元,而且还会显著增长。毛赛麟认为,就患者人数而言,三尖瓣的市场规模将与二尖瓣的规模相当。

爱德华同时预计,2021年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治疗(TAVR)潜在的销售增长将在15%至20%之间;到2024年,TAVR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美元,这意味着TAVR复合年增长率将保持在较低的两位数范围内。

爱德华目前在美国的市值为530亿美元,几乎是启明医疗和心通医疗市值的接近10倍。即便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全年,爱德华业绩仍然保持了1%的增长,销售额达到44亿美元;公司预计2021年全年的销售额将在49亿美元至53亿美元区间。

相比之下,心通医疗的招股书显示,公司2019年以及2020年前7个月营收分别为2150万元和4844万元;启明医疗2020年中期业绩也显示收入刚超过1亿元。中国初创公司要成长为下一个“爱德华”任重道远。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最新发布的《2020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行业报告》,到2020年,我国已经完成了3500例TAVR瓣膜置换手术,2021年TAVR手术还将进一步增长,预计能超过5000例。

爱德华正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量,这也将加剧中国瓣膜市场的竞争。去年6月,爱德华的SAPIEN 3获得了中国药监局批准,成为首个在国内获批上市的进口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

爱德华称,虽然中国市场对其第四季度财报销售额贡献不大,但团队正在继续支持中国医院的专业临床团队,协助医院建立并扩大TAVR计划。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