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市值2400亿港元,赴港上市后的理想汽车仍有这些未知数

时间:2021-08-12 21:47:42 |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头图来源|被访者头图来源|被访者

创立6年,理想汽车仍然只卖一款车。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日,理想汽车不仅缺钱,还缺新车和新故事。

记者/王玄璇编辑/马吉英

8月12日,在北京顺义的理想汽车总部,理想汽车管理团队敲响了登陆港交所的钟声。

作为理想汽车的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想拿着敲钟锤站在团队旁边,笑盈盈地等待他的创业伙伴李铁(理想汽车CFO)、沈亚楠(理想汽车总裁)、王凯(理想汽车CTO)、马东辉(理想汽车总工程师)敲响铜锣。

理想汽车成为继小鹏汽车之后,又一家以“双重主要上市”形式,同时登陆美股、港股的新造车企业。理想汽车发行价为每股118港元,首日收盘117港元,市值2401亿港元,略低于小鹏汽车在港股的2767亿港元市值。

这距离理想汽车在美国上市仅一年时间。2020年7月30日,理想汽车在纽交所上市,截至8月11日美股收盘,理想汽车美股市值为315亿美元。

敲钟仪式前,李想谈到在过去几周中概股的资本市场经历了一定波动,感谢香港交易所的开放和支持,“回归香港市场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理想汽车将加大车型和技术研发投入,包括在电驱动方面,开放新一代增程电动平台和高压纯电平台;在智能座舱方面,开创空间智能技术的研发;在自动驾驶方面,坚持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推动自动驾驶软硬件的标配。

今年7月,理想汽车仅凭一款车型,以8589辆的销量超过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向《中国企业家》表示,“六年前李想刚出来造车时,他就想清楚了,不管自己和HM">汽车之家在互联网圈多么有名气,理想汽车仍然是用户没有感知的全新品牌。要让一个全新品牌快速打开市场,一定要靠一款极致爆品撕开市场。对一个资源有限的创业公司来说,只有集中所有的精力、资金、人才在一款产品上,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口碑,从而打造出全球领先的品牌。”

但竞争正在加速。

在8月12日上午举办的蔚来汽车财报电话会议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明年交付三款NT2.0平台新车型,并将推出更适合大众消费者的全新品牌。小鹏汽车将在今年下半年交付两款新车型,包括改款G3和P5。包括苹果、小米、百度在内的巨头也在积极推进造车项目。

理想汽车计划在2022年推出第二代增程平台,推出增程式全尺寸豪华智能SUV。Whale和Shark两个纯电平台,从2023年起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汽车。敲钟仪式后,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在接受包括《中国企业家》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理想汽车“采取双轮驱动路线”。

如果说爆品的诞生还有一定偶然性,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日,理想汽车要走向成功还需要跨越更多关卡。

融资,抓住一切机会

对于尚未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而言,仍然需要抓住一切融资机会。

7月在香港上市时,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就曾表示,如果说造车从0到1大概要200亿的话,从1到100,小鹏需要的钱肯定超过300亿元。

理想汽车自去年美股上市后,就已经启动了港股上市计划。

沈亚楠表示,之所以选择在香港上市,首先,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投资人的多元化、市场深度非常好;第二,理想希望能够更多地吸引亚太地区投资人,特别是本土投资人;第三,港股和美股同时上市,能够抵御一些不确定性。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向《中国企业家》表示,双重上市意味着可以盘活A股资源,A股投资人可以通过港股通买入。在美股市场规则变化的情况下,双重上市是一种保护,企业放弃任何一个资本市场都不现实。

对于未来回归A股的可能性,沈亚楠表示,“不排除回归A股的可能。”

在接下来的竞争中,理想仍要在研发、销售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相比2020年11亿元的研发投入,李想曾表示今年研发投入会增长至30亿元。沈亚楠透露目前理想的研发团队接近2000人,其中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是400人,到今年年底会拓展至600人。渠道上,截至8月11日理想直营中心有110家,预计到年底会超过200家。根据招股书,销售人员也从2020年初的475人快速增加到2166人。

在理想内部,关于经营安全,沈亚楠表示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毛利水平,有足够的毛利就证明可以自己造血来支撑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二是经营性现金流的变化,从去年二季度开始,理想的经营性现金流就是正的。

2021年3月31日,理想汽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为303.6亿元。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毛利率为17.3%,根据预估,沈亚楠表示今年整体毛利率会达到19%~20%。小鹏汽车一季度的毛利率是7%,蔚来汽车二季度的综合毛利率是18.6%。

产品,从爆品战略到双轮驱动

全力打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单一产品,让理想汽车获得了阶段性成功。

一位河南洛阳的理想ONE车主告诉《中国企业家》,智能电动车中,理想ONE几乎是他的“唯一选择”,满足了他的所有需求:给家人孩子一个舒适的空间,自由无焦虑的全电驱动驾驶体验。对于之后推出的其他品牌的增程式车型,他感觉“看起来挺好,就是不打动人,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理想ONE“什么都刚刚好,是一款没有明显短板的车”。

明年理想的新车仍然是一款增程式SUV,2023年才开始推纯电动车型,而到那时,一些纯电车型或许已经具有一定市场号召力。

对此沈亚楠表示,最重要的是充电体验问题,目前正在研发的400kW高速充电就是希望用户在充电体验上能和加油一样方便快捷。此前李想也多次表示,在400kW快充技术成熟前,不会推出纯电车型。纯电和增程两类产品并重,采取双轮驱动路线。

“什么样的产品和什么样的技术可以提供给用户最好的体验,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是所有考虑背后唯一的出发点。”黄明明表示,快充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也符合预期。

产品加速背后,是李想对未来的判断。

2025年被认为是智能电动车的拐点,李想预计中国将会销售超过800万辆智能电动车,理想汽车的目标是,希望在2025年占据2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销售160万辆。

为此理想正在建立各方面能力。在产能方面,近期有媒体报道理想正在考察位于顺义区的北京现代第一工厂。沈亚楠表示,理想汽车正在尽力解决更多产能,“北京工厂在我们的计划当中,会选择在2023年量产我们的纯电车型。”

在供应链方面,要达到160万辆的销量对供应链能力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创新的部件、核心的和智能电动相关的部件,正在和合作伙伴一起布局。”沈亚楠说。

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向《中国企业家》表示,当苹果、小米等巨头开始跨界造车时,“蔚小理”的压力一定会增加,在几大核心能力中,供应链能力可能是“蔚小理”唯一需要补齐的短板。由于总体销量不算高,与供应商合作时会受到一定限制。

黄明明问沈亚楠在供应链能力方面有没有信心,对方的回答是“只要想做到,办法一定会有”。

黄明明回忆,几年前理想还只有样车时,曾与博世中国谈合作,希望用比较低的价格购买一个核心零部件。对方说给全球最大的车企也就是这个价格,理想只是一家创业公司。后来理想汽车的工作人员把样车开到对方的城市,对方试驾之后对产品非常满意,合作顺利达成。

管理,李想和团队的迭代

摄影:邓攀摄影:邓攀

从泡泡网、到汽车之家,再到理想汽车,在李想的第三次创业中,黄明明感受最深的是这次创业李想花了很大精力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与迭代上。

黄明明回忆,在汽车之家的创业过程中,李想前期更像一个“天才型产品经理”,思考、做事都很快,那是领导者的第一个阶段。随着汽车之家的成长,李想开始成为一个管理人才,帮助别人把事情做好,这是第二个阶段。之后用这个方法论反哺团队,帮助团队成长,成为一个比较合格的领导者,这是第三个阶段。现在在理想汽车,李想正在往第四个阶段努力,即成为一个领袖型人才,能够聚拢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并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今年5月举办的2021款理想ONE媒体沟通会上,李想也强调了组织的重要性。他表示理想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智能电动企业会横跨多种组织形式,包括供应链制造、互联网、销售服务等各方面都要涉及,从一款车到多款车,需要更复杂的组织能力。一方面要在组织管理上向不同行业的公司学习,比如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一方面要借助数字化让不同组织能够协同合作。

“李想对于几个合伙人是高度信任、高度授权的。最多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各自负责的事情就快速拍板,快速前进。”黄明明说道。

而在销量增长、组织快速迭代的同时,理想汽车近期也几次遭遇风波:在2021款理想ONE上市前,部分老款车主因为销售人员表示近期不会有新款车而购买老款,后来才发现新款性价比更高,称理想汽车这种行为是在“割韭菜”;闹得沸沸扬扬但尚无定论的“水银事件”,也因李想的回应方式而引起更广泛的讨论。

一位汽车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当企业形象与创始人深度绑定时,“李想这种过于直接的风格可能是一个问题,有些喜欢怼人。但也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他们也许接受这个方式。”

在2020年赴美上市三个月后,李想曾在朋友圈表示,“我们正在艰难的打‘反围剿’的战斗,战场的惨烈和残酷程度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现在看来,造车新势力们的残酷战斗仍在继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