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总投资过百亿!这是新发展格局下的“蓝谷作为”

时间:2021-01-31 20:45:31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总投资过百亿!这是新发展格局下的“蓝谷作为” 来源:凤凰网青岛

今年一季度开局,既是2021年一年工作的开局,也是“十四五”五年工作的开局,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

海潮澎湃,风正扬帆。

1月29日上午,青岛蓝谷“项目落地年”首批项目集中签约暨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成立仪式举行,现场过百亿项目签约落地,并同时揭牌成立“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

新格局诞生新机遇。从冲刺“加速跑”到新年“开门红”,随着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愈加明确,青岛蓝谷也以自身的先行先试,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总投资过百亿!

青岛蓝谷“项目落地年”实现开门红

在此前召开的青岛经济会议上,就已将2021年明确为“项目落地年”,当时提出,必须狠抓工作落实,着力在项目建设上体现落实,推动“双招双引”项目更快落地,把各项工作项目化,用抓项目的方式推动工作落地,瞄准关键领域、关键问题,聚力攻坚、攻出实效。

作为青岛市的四个功能区之一,青岛蓝谷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了这个不同以往的“项目落地年”。

1月29日上午,青岛蓝谷“项目落地年”首批项目集中签约暨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成立仪式举行。

活动现场,由62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央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组成的“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正式揭牌成立。

此外,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22个项目正式签约,北京科技大学牵头建设的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电投集团等央企领衔的海洋新能源项目、国家标准样品研究院、总投资50亿元的城市更新股权投资基金项目、“海洋+、法律+”一站式全产业链海洋特色服务平台等高端科研、500强、海洋新能源、金融、现代服务业项目正式落地。

全年一季度的开局阶段,青岛蓝谷便实现了开门红,在深化海洋特色产业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吹响了全年发展的冲锋号。

推动海洋产业突破发展

青岛蓝谷吹响“项目落地年”冲锋号

1月29日举行的2021青岛蓝谷项目落地年首批项目集中签约暨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成立仪式,既是蓝谷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项目落地年”而吹响的冲锋号,也是蓝谷“十四五”开局之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动员令。

回望2020年,青岛蓝谷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全年新引进项目数、投资额分别增长183%和98%,新增市场主体增长53%,新增金融类投资机构260家、总规模285亿元,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孵化器。2020年的青岛蓝谷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落点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上。

当前,蓝谷作为青岛建设国家海洋科学城的核心区域,承担着支撑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使命,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既需要高校院所、大型央企的资源导入,也需要金融、科技等现代服务机构的支撑。

此次青岛蓝谷签约的项目中,也涉及到了海洋材料、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智能制造、现代金融、高端服务等多个与海洋相关,且更加细分的产业领域。

其中,北京科技大学在青岛蓝谷落地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将为蓝谷再增一家“国字号”科研平台,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材料服役数据交换合作共享平台;世界500强华能集团将深度参与青岛蓝谷200兆瓦深远海海上风电融合项目,助力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升级;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青岛海检集团共建国家标准样品研究院,发起成立中国海洋设备检验检测联盟,将打造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联合国华人寿、复星基金等发起成立的50亿元基金,将打造蓝谷“股权投资+产业导入”创新生态。

从引进项目到搭建平台,从培育企业到打造集群,进入“项目落地年”的青岛蓝谷,在推动海洋产业不断实现融合发展、突破性发展的同时,发展路径也越来越明确。

面向未来,随着“双循环”进一步畅通,青岛“双节点”效应将被进一步放大。在此背景下,以海洋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助推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力支撑的青岛蓝谷,又将展现出怎样的作为?

助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这是新格局下的“蓝谷作为”

每一个“巨无霸”城市的背后,都被委以国家层面的重任,如北京、如上海,再如深圳。作为一座经济外向型城市,国家战略与发展机遇正在青岛叠加。

在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及支持青岛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而在此前公布的青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提到:坚持把海洋作为青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更大力度统筹陆海联动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巩固提升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的特色优势。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岛要进一步补齐自身的短板,深化特色优势。此次由62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央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组成的“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正是青岛蓝谷补链强链拓链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所做出的针对性举措。

据了解,此次联盟发起单位以大小管岛国内首台6MW级浮式风电融合发展试验示范项目为起点,由近海向深海进军,由固定式向漂浮式创新,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水淡化”“海上风电+制氢储能”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建设深远海2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将带动千亿量级的产业链条集群化发展,为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贡献蓝谷力量。

目前,联盟已通过项目平台引进以吴开明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入驻蓝谷,为项目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后续计划陆续引进3-5名院士及其团队,建设国家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国海上浮式风电认证中心,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和研究力量,开展海上风电及相关产业的技术研发攻关,落地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深度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淡化、制氢储能发展新途径,推动海洋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从而掌握海洋资源开发的主动权。

近年来,海上风电项目已成为各地发展海洋产业过程中相当关注的一个领域。如广东省在2020年9月印发了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提到,充分利用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

而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出台的《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中也曾提到,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支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风电、海上核电、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开发技术和装备。

通过组建联盟的形式,青岛蓝谷进一步深化了自身的海洋科创基因,为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科研领域的有力支撑。

新格局呼唤新支点,新支点展现新作为。在全市“大抓项目、大抓落实”的鲜明导向下,聚焦15个攻势和13条重点产业链,加快项目建设,抓好“双招双引”,打好“海洋攻势”,真正把工作成效体现在一个个具体项目建设中是青岛蓝谷当前应有之义,必将推动整个区域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创新发展,释放更高量级的发展动能,担当更高起点的新作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