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夜读|这届孩子还有机会干农活吗?

时间:2021-08-17 21:51:20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夜读|这届孩子还有机会干农活吗?

本文图均为光明网图本文图均为光明网图

“要不是小时候干了太多活,吃过很多苦,你哪知道努力读书?”2005年暑假,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会,母亲笑着调侃我。直到现在,她也会用这种话术来激励我:“想想小时候吃的苦,不也过来了?”

大概很多上一辈、上上辈,都会认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虽然不乏功利色彩,内里却是勉励年轻人勤奋、上进的良苦用心。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吃苦”的机会太少了。今天的一条热新闻说,福建一位60岁的爷爷带着11个孙辈,在农村过暑假,体验各种农活,种菜、捡鸡蛋、摘水果……孩子们穿着黄色统一“制服”、听着爷爷的号令,满脸都是欢乐。

“在城市生活,他们觉得蔬菜水果都是从冰箱里出来的,伸手就能拿到。现在体验农村劳动,他们自己出汗,知道身边的东西来之不易。”新闻里爷爷的一席话,颇令人深思。

这条新闻也唤起了很多网友的记忆。像我这样的农村80后,谁没有一堆干农活的故事呢?

劳动启蒙,多从家务开始。很多女孩,五六岁就要扫地、洗碗,我干这些时,已是七岁。但还是因为没有思想准备,倍感压力山大。晚饭后洗碗还好,最怕早上扫地。贪睡的我,担心上课迟到,又怕扫得不够干净,被大人要求再扫一遍。“人生真是艰难啊”,那时的我大概总这么想。

再大点,要洗衣服和放牛。这是两样让人又爱又恨的活。爱,因为它们提供了轻松丰富的体验:夏天清晨的池塘边,此起彼伏的倒杵声中,传递着新鲜出炉的邻家八卦信息,什么谁家的儿子要结婚了,谁家的婆媳闹了。小姑娘对这些不感兴趣,但抵不住满塘荷叶荷花的清香,经常会摘上一支而归。放牛呢,运气好的话,找到一片没种庄稼的草地,就可以撒开手,尽情发呆。这少有的“休闲”,是放飞想象的好时候。莫言说过,漫长寂寥的放牛时光,为他打开了想象的世界。

说恨,是因为劳动量真的大。我家五口人,农忙时,衣服还总会留下顽固汗渍和抽水机上蹭到的机油渍,结果就是,白衣服,被我洗着洗着就成了灰衣服;花衣服,慢慢就没了花。放牛,要担心牛吃了邻居的庄稼,尤其是刚打了农药的。

还好孩子似乎都有苦中寻乐的本能,喜欢语文的我,还学会了将生活和书本打通次元壁。比如,读诗读到“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会对诗歌理解更深,也会下意识赋予生活多点诗意。文学的加持,让庸常的生活有了超然的美好。

在田间地头干农活,是最辛苦的。一年到头,油菜、麦子、水稻、棉花生长,人也和土地一样,一刻不得闲。尤其是暑假要忙“双抢”,大人不必说,小孩要承担起从“携壶浆”到割稻插秧的任务。我家田地有十几块,且分布零散,经常是早上四五点起,白天十几个小时的暴晒劳动,半夜可能还要因突来的暴雨,起床抢收晾晒的稻谷。这些常规的辛苦还好消化,最怕一些惊悚的意外。比如插秧上岸,腿上趴着几条蚂蝗;俯身去抱油菜和稻禾,手指触碰到一条冰凉的蛇……那酸爽,甩恐怖片十几条街。

这些农村劳动经历,随着年岁增加,苦和累的味道慢慢变淡,反倒越来越让人怀念。这是时间滤镜的威力,但更重要恐怕还是,那种简朴的生活,那些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足以让一个孩子满足,也让人在成年之后越发向往。

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写下《观刈麦》,由农人忙碌生出惭愧之感。今天,无论种不种地,干不干农活,人们的体悟都不会如此沉重。但有些东西,应该是深刻进民族记忆的,比如对土地的依恋,对勤劳的赞赏,对食物的珍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