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微商 >

“就地过年”影响下的大城市消费:苏州反超成都位居第六,重庆有望冲击消费第二城?

时间:2021-04-09 12:46:42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就地过年”影响下的大城市消费:苏州反超成都位居第六,重庆有望冲击消费第二城?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愈发凸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受同期基数较低影响,消费市场同比增速较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3%。与2019年同期相比,社零总额增长6.4%。

而今年春节,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大城市尤其迎来了消费热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曾在春节前表示,人口大规模留在城市过年,在中国的城镇化历史上或许还是首次,对于重点大中城市而言,这带来的消费拉动作用,或将支撑全年消费数据有着不错的表现。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了消费前十名城市1-2月的情况,这十座城市因为经济发达,大多吸引了较多外来人口,成为就地过年的受益者。

具体来看,有6座城市的社零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同期水平,上海、重庆、苏州和南京的增速均超过了40%,武汉因为2020年受疫情影响程度最深,今年的反弹力度也最大,增速达到56.9%。

前两个月的消费十强城市排名为: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苏州、成都、南京、武汉和杭州。

这对比2020年的排名有一些变化,成都不仅被苏州反超,而且与它身后的南京仅剩下1.1亿元的差距;从社零总额绝对值来看,重庆继2020年排名超越广州之后,与第二名北京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尽管十座城市大多不同程度受益于就地过年,但从不同城市的数据对比中,仍然能够窥见消费与人口、户籍、城镇化等因素之间的关联。

1-2月消费前十名城市的社零总额情况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

上海社零总额是深圳的两倍有余

在消费前十城里,上海前两个月的社零总额超过了3000亿元,一枝独秀。

上海是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国网上海电力的数据显示,按照单户居民用户单日用电量小于3度作为空房的标准进行统计,今年春节上海居民日均空房数较去年春节减少32.09万户,降幅约8.76%,反映出市民对就地过年倡导的响应度较高。

而就地过年的市民外出购物、娱乐休闲热情高涨。同样来自国网上海电力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里,上海1200余家三星级以上的酒店、民宿用电量较去年春节同期上升16.97%,近郊区县的酒店、民宿用电量增长尤为显著,同比增幅均超过20%。

这些无疑提升了上海的整体消费,但春节假期仅有7天,前两个月的消费表现并不能仅从外来人口数量这一个维度来解读。

可供参照的是深圳,尽管其外来人口数量仅低于上海,位于第二,但深圳的外来人口占比最高,高达63.2%,深圳也素来有着“移民城市”之称。

根据深圳市商务局的数据,全市重点监测的18家购物中心春节七天合计实现销售额近3亿元,较2020年春节同期增长356%,较2019年春节同期增长104.7%。

从前两个月的社零总额数据来看,深圳仍然维持了第五名的位次,但与第六名苏州仅拉开了不到20亿元的差距,并且,深圳的社零总额不足上海的一半,人均社零总额与上海也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尽管外来人口数量最多,但同样有着庞大的本地户籍群体,2019年户籍常住人口数量高达1450万。相比之下,深圳呈现人口倒挂现象,常住户籍人口仅有494.78万人,远低于外来人口数量。

有不同的学者都研究过户籍对消费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曾在2020年提出,如果把农民工转换成城镇户口,即使工资没有提高,都能提升27%的消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及其预期因素导致了非户籍人口的低消费倾向。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也曾指出,根据他的团队研究,一个外来人口如果没有本地户籍的话,在所有条件都一样的前提下,其比本地户籍人口消费人均要低16%-20%。

对于深圳而言,尽管庞大的外来人口是其经济活力的一大证明,但从扩大内需,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的角度来看,继续提升户籍人口的比重,仍应作为深圳未来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

苏州、南京强势崛起

在十座城市里,重庆是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根据重庆2019年统计公报披露的情况,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74.02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82.05万人。

单从这一指标来看,就地过年或许给重庆消费带来的是“负效应”。但今年前两个月,重庆的社零总额继续位居第三,且与第二名北京仅剩下100多亿元的差距。

但需要注意的是,重庆的常住人口超过了3000万,如果计算人均社零总额,重庆在十座城市中“垫底”。

2019年,重庆的城镇化率为66.8%,在上述十座城市中最低,而随着重庆城镇化率的提升,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其消费潜力也将有望持续释放。自去年起,重庆的消费已经表现出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20年全年社零总额实现了1.3%的正增长,今年1-2月的增速更是高达49.8%,仅低于武汉。

再看苏州和成都,2020年,成都社零总额排名第六,比第七名的苏州高出约400亿元,但今年前两个月,苏州社零总额反超了成都90亿元。

从两座城市的人口结构来看,苏州2019年外来人口占比为32.8%,远高于成都的9.5%,苏州所受的外来人口就地过年利好或许更明显。

春节前后,苏州曾大手笔向在本市工作或生活的全体市民发放了15万个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红包金额200元,共计3000万元,可在特定时间在指定线上电商或者苏州指定线下商户进行消费,这对于前两个月的消费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成都和苏州2019年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658.1万和1074.99万,如果计人均社零总额,苏州更是远高于成都。

南京的社零总额对成都形成了紧紧追赶之势,仅剩下1.1亿元的微小差距。并且,南京的人均社零总额不仅远超过成都,更是在十座城市中排名居首,苏州则位居第二。

一方面,苏州和南京的人均社零总额格外突出,另一方面,消费总量也出现了强势的追赶之势。

这首先得益于两座城市较高的居民收入,2020年,苏州和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了6万元,在重点城市中排名居于前列。从人口结构来看,两座城市的户籍人口占比相比于一线城市更高,房价相比一线城市更友好,并且,两座城市处于富庶之地江苏,经济腹地广阔,这些共同支撑了其发达的消费市场。

综合上述十座城市的消费表现,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尽管在就地过年的影响下,大量外来人口留在了重点城市,短期内刺激了本地消费,但从根本来看,大城市仍需加速外来人口的市民化,尽可能地解决后顾之忧,稳定人们的消费信心,培育与壮大城市的中产阶层,才可能持续地释放出更大的消费潜力。

(作者:王帆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