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夜读|从14岁到37岁,奥运照亮每一个凡人

时间:2021-08-05 21:47:22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夜读|从14岁到37岁,奥运照亮每一个凡人

本届东京奥运会,中国奥运冠军从37岁的老将到14岁的娃娃,年龄分布很广。

14岁的全红婵在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上“称霸”,37岁的吕小军获得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81公斤级冠军,并创下奥运会纪录。这两位中国健儿各守年龄线的“一端”,成就了别样的风景线。

习惯以年龄视角看那些奥运冠军们的表现,这是社会心理的显现,因为我们急切地希望老兵继续铿锵,新人赶紧顶上。甘罗12岁拜相、佘太君百岁挂帅……戏剧的锣鼓响彻田野,历史传奇和世道人心无缝衔接。

老家农村有言,“插秧田里无大小”,奥运村里也一样。奥运冠军的年龄,总带给我们别样的思索。

要想说清奥运冠军全红婵的性格是什么,也许是困难的。因为记者问她性格,她反问:“杏哥是谁?”

这位一口广普,一头炸毛,古灵精怪又朴实可爱的14岁女孩,可以在表现出具有工程美学的竞技实力,但在生活中,她还是个孩子。例如,她长大后的愿望,竟然不是借势开挂实现人生出彩,而是安静地开一家小卖部。

这大概是很多有着农家生活背景的人,对于未来最常见的一种安排。在我十六岁的时候,还把在我们乡上开一家饺子馆又包饺子又包馄饨视为安身立命的方式。

这个把自己独创的“水花消失术”变成全世界跳水研究课题的小女孩,让我一瞬间想到了同样14岁初夺奥运冠军的伏明霞。她和伏明霞都是中国体育“英雄出少年”的代言者。但“英雄出少年”不足以概括她们的绽放过程。

在我心里,激励我去关注、欣赏一位奥运冠军的,不只是他们在场上的“完美”,而更多的是他们的命运、人性和我重合的部分。我很难说清这“部分”到底是什么、重要性又在哪里,但是这“部分”一定是让我惺惺惜惺惺的品质——而不是仅仅一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能代替。

全红婵的质朴理想背后,是她自小被水稻和甘蔗的光影映衬着粗粝的生存环境,是天赋被组织上发掘之后真诚回报组织的天性温良,是在面对竞争与考验之后“不抛弃不放弃”式的绽放方式。某种意义上,她就是女版“许三多”。

如果说年龄最小的冠军,促使我想起青少年往事中关于改变现状、走出平庸层面的那些冲动和实践的话,年龄最大的冠军,则尽显坚持到底的体育精神。

在包揽东京奥运会参赛级别金牌的中国男子举重队中,37岁的吕小军堪称“廉颇能饭”的代表。

他的取胜特别不容易,因为他的最强竞争对手全是20多岁的新人。对一个“高龄”选手来说,他挑战的其实是自己,一如苏炳添在32岁“高龄”时的惊世爆发——要知道飞人博尔特是在30岁时急流勇退的。

吕小军带给世人的惊诧还不止于此,他在赛后给出了无限可能:“如果你们在明年世锦赛上看到我,那你们将在巴黎奥运会上也看到我。”这句话很容易让人想到丘索维金娜的“八届传奇”。

看看吕小军完成过的背部夹硬币、夹A4纸的挑战,就知道“传奇”不过是日积月累的自我超越。吕小军有“永远的神”之称,这种称呼折射了民间情怀。但同为中年人,我更觉得“老吕”是一个不服老的凡人大叔。

没有人能抵御和平息年龄的“进攻”,但我们可以减缓身体的弱势。我在奔五之年依然参加单位的足球联赛,和一帮年轻人在场上飞奔,并非逞能,而是看到了一群六旬老人在足球场上狂野的球技“覆盖”。

老将的继续拼搏,小丫的一夜成名,诠释了“开始”和“坚持”最深层涵义。这也是整部奥运会历史所带给人心的深深激励。你以为的奥运冠军高不可攀的光环,其实也照亮了每一个凡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