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夜读|热爱面前,从来没有什么晚不晚

时间:2021-07-09 21:47:13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夜读|热爱面前,从来没有什么晚不晚

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算作老了?有人说是白发,有人说是皱纹,也有人说是退休的那一刻。

可是在我看来,真正的老,是心的老去,是不再有梦想,不再胸怀期望,余生里没有了什么可能。有的人,虽然已经70岁了,但依然正年轻。

最近,家住上海金山区朱泾镇的70岁阿婆徐安玲火了。她从中国美院中国画专业顺利毕业,拿到了第二个艺术学学士学位;而在2019年,她已经拿到了第一个。

如果“拿到双学位”这个结果,被看作是不可思议的话,徐奶奶近些年的生活,可谓是一部“不可思议”连续剧。

2009年,58岁的徐安玲进入中国美院进修班学习;2013年参加全国统考,被中国美院成人大专班录取;2017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以超过录取分数线87分的成绩考取中国美院书法专业本科,这才开始了拿下双学位的征途。

这个故事,可能和大众的普遍认知,或者说自己以及身边的案例不太搭:都那么大年纪了还那么拼?拿了学位还有啥用?能换来多少报酬?值吗?

这其实是对学习狭隘和肤浅的理解。学习不只是一种手段,学习本身也可成为一种目的。人的一生就是求知的一生,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求知的过程本就是价值和意义。

鲁迅把看书当做休息,这大可不必理解为鲁迅多么勤奋好学、不辞辛劳,不妨就看作这是源于人性天然的欲望和兴趣。看书不仅可以休息,还可以自我满足。

所以,值不值,也不必看这两个学位在阿婆余生里的经济价值,而是要看在阿婆内心产生了多少精神上的获得感。

广场舞是一种退休生活,打麻将是一种退休生活,自驾游是一种退休生活,回到学校完成年少时的梦想也是一种生活。兴趣无关年龄,激情不专属青春。热爱面前,从来没有什么晚不晚。

徐安玲出生于1951年,从小就喜欢用铅笔写生,描绘家乡的埭头农田、古镇生活。但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忙碌,那支画笔被埋藏在了心底,一埋就是大半辈子。

她没能生在大学触手可及的时代,但却从未熄灭内心燃烧的梦想。如今,徐安玲虽然成了徐阿婆,但她有时间了,那颗种子也就按捺不住滋滋发芽了。

阿婆说,为了弥补基础差,有段时间她索性不回寝室,每晚练习到12点,就在教室里搭个帐篷过夜。“学画虽然不容易,但只要有了兴趣,就不觉得苦了。”

是的,这里面没有苦情,我看到的只是阿婆遵循了自己的内心:想要,便去追寻。

徐阿婆让我想起了模特兼演员的王德顺大爷。他24岁演话剧,50岁开始健身,70岁练出腹肌,79岁走上中国国际时装周T台。有网友形容他说,在80岁的年纪,过得比20岁自信,比30岁年轻,比40岁有活力。

去年,驾考取消了70岁以上不得申请的限制,来自湖南浏阳的84岁老人黎书顺拿到驾照,科目三满分,科目四96分。他笑容灿烂、步伐健硕,活力四射。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就是最好的防老剂。

正如痛仰乐队在《公路之歌》里唱道,“梦想,在什么地方?总是那么令人向往,我不顾一切走在路上,就是为了来到你的身旁……”

一直在路上,一直往心中的南方开,正是人生本生。设计祝碧晨设计祝碧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