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夜读︱不要“烧毁”孩子的梦想

时间:2021-07-28 21:46:07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夜读︱不要“烧毁”孩子的梦想

又到一年录取季,许多学生与家长,都在盼望着邮递员打来的电话,在约好的地方,签收那张令人激动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在这样一个季节,看到汤晓艳的故事,疼痛感会更强烈一些。汤晓艳今年43岁,是西安工程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她的父亲去世前曾三次亲手烧毁了她的录制通知书。据汤晓艳介绍,这是因为她的父亲生前觉得女孩子读书是浪费时间,不同意她上学。

在丈夫的支持下,40岁的汤晓艳终于通过高考圆了大学梦。不知道如果她的父亲仍然在世,又会怎么看?

我们很难想象父亲烧毁女儿通知书的场景。是心怀歉疚,还是心安理得?是痛苦得不敢面对女儿,还是依然能够直视女儿的眼神?他是否知道,燃烧的通知书,某种程度上是女儿的青春。在火苗的炙烤中,她失去了最具活力与想象力的一段岁月。

农民出身、女孩上学无用、家境贫寒、观念局限……这些熟悉的因素,如此集中地包围着汤晓艳的命运,在尝试制造着某种“合理性”,但这依然无法解释“焚烧”这个举止的全部含义。在以往类似的故事里,我们还见过有些家长把录取通知书藏起来或者撕掉,但“焚烧”包含了更多的决绝与残忍,甚至形容为“暴力”也不过分。

而父母与子女只能用暴力方式“沟通”,恰好是过去中国很多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多年之前,许多禁锢着人们头脑的想法在中国家庭内部顽固地伸展着。今天,虽然像焚烧或撕毁子女录取通知书这样的极端例子,不太可能会出现了,但在暴力干扰子女的梦想与选择方面,不排除仍有个别父母,“残忍”地亲手毁掉孩子的未来。

为了遮掩自私,这些父母会自认为了解子女,会觉得自己给子女设计的前程更实用。是的,在有些父母看来,实用主义无时无刻不在他们的大脑里萦绕。汤晓艳的父亲觉得女儿放弃上大学而选择工作或嫁人才是实用的,有些父母是否也觉得,诸如“梦想”这样的关键词,基本上是无用的东西,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毕业后,追求点实际的,才算是正常?

梦想被人为地分为“有用”与“无用”,这部分父母愿意支持子女去实现的,往往是“有用”的梦想,比如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组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相比于“有用”的梦想,“无用”的梦想也有许多,比如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进行短期看不到利益的发明创造,专注于内心的丰富等等。父母能不能和子女谈谈“无用”的梦想,决定了两代人之间是否拥有一个开放、平等、彼此尊重的中间地带。

平静地交流,平等地对谈,是两代人解决争端与分歧的前提。如果汤晓艳的父亲,能够做到开诚布公地告诉女儿,无法满足她上大学的愿望,是因为哪些实际困难,而不是烧毁她的梦想,汤晓艳的人生会不会完全不同?没有交流和沟通,对于两代人来说,是一种最大的不平等。而这样的不平等,以细微不可见的形态,藏在家庭生活的诸多个角落里。

汤晓艳的录取通知书,被父亲烧毁了三次,但她还是顶着压力,顽强地让自己的大学梦,重新在校园里变得郁郁葱葱。比起学业,她失而复得的更是生命的活力、人生的梦想。

时代毕竟进步了,有些老的观念也该改一改了。当年的少女汤晓艳,一转眼已经到了中年;当年的70后80后甚至是90后,也已经纷纷为人父母。我们该怎么对待孩子,怎么对待他们看上去有些“狂妄”“幼稚”的目标?我们也不一定能理解孩子们的想法,但至少,可以细心呵护,给他们的梦想多一点阳光和养分,让他们和我们一起长大、变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