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从读心术到伪科学,独立思考要避开多少“坑”?

时间:2021-01-03 18:46:48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从读心术到伪科学,独立思考要避开多少“坑”?

读心术,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特异功能,或者其他超自然性质的超能力——无论如何,很多人都认为这种超能力真实存在。

耶鲁大学医学院神经学家、国际公认的科学教育家、《科学医学》杂志高级编辑史蒂文·诺韦拉对读心术嗤之以鼻。在他看来,读心术不过就是“在谈论与对方亲身经历有关的事时,故意使用含混不清的说辞,进行大概率事件的猜测,或者将谈话对象自己透露的信息当作已知信息反馈给对方。”

一些所谓的读心术大师事前了解了参与者的身份背景,然后通过笔迹“猜”出对方的喜好、技能,让人误认为其获得了某方面的神秘力量。无论是在小规模的人际聚会中,还是较多观众出席的登台表演场合,读心术都很受欢迎。

读心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史蒂文·诺韦拉在其所著的《如何独立思考》一书中谈到,施展读心术时,第一句话不能太具体,而是要给出非常含混的试探说法,“你最近应该身体不太舒服”,“最近你应该会非常想念家人”——那些没有经验的观众会面露惊讶的表情,点头表示其所言不虚。然后,施展读心术的人会继续相对深入的试探,并通过察言观色来判断话题是否值得深入下去。

读心术应用中,施展者还可以“猜”一个人的性命开头字母是J(因为名为John的美国人、英国人相对比例很大,类似于中国人中“李”、“王”、“张”等几个占比特别高的姓);另一些惯用操作包括向实验对象套取事实,进行大概率事件的猜测,并在验证后一步步推向细节。这其实就是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1949年所发现的一种现象:人们倾向于代入别人进行的描绘,将别人的猜测与自身对号入座。

史蒂文·诺韦拉说,“读心者会让他说的话听上去不像是泛泛而谈,而是对个体精准的描述……大师们似乎从来不会说:‘你永远都不会找到真爱和幸福。你再怎么拼命工作,最多也就混到公司的中层,并在那儿一直干到退休或去世。

你会平凡地度过一生,有时候还会发生一些糟糕的事。”读心术高手擅长利用统计数据进行推导,比如由于大多数航空公司的标志带有红色,所以当坠机事故发生的消息传来,但媒体还没有播送影像报道时,大师就可以宣称,自己感觉到了坠毁的飞机的尾部有红光闪现。读心术高手会记得对方一开始无意间透露的信息,在后半程突然把它说出来,装作是自己推算出来的。当然,还有那种作弊操作,也就是读心术施展者带有隐蔽耳机,有助手在外场通过资料查询告诉前者一些机密信息。

识破伪科学,为独立思考创造基础

要独立思考,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志就是对伪科学有基本的辨识能力。社交媒体时代,伪科学大行其道,很多还混杂在科学传播之中,让人深信不疑。

如何辨别伪科学?《如何独立思考》书中认为伪科学往往具备这几项特质:第一,从结论倒推。科学对真理进行探索,接受任何形式的结果,而伪科学则始于预设立场,从结论开始倒推。第二,抵制科学,声称迫害。只要是科学,就必须接受同行评议、公众讨论,反过来,只要不接受批评的结论和论证,往往就是极度心虚的表现,并诉诸于被迫害来攻击批评者。第三,无知便是德。伪科学爱好者、追随者基本上都缺乏科学素养和基本的科学逻辑训练,而是热衷假设、大胆猜测,却拒绝小心求证,并辩称自己的这种特征是一种优势。第四,依赖薄弱证据,无视更为严谨的证明。第五,对数据有所选择。第六,偏爱特例,并将之绝对化、普适化。第七,拒绝与科学界交流。第八,简单粗暴的解答方式。第九,言论貌似科学,实则言之无物。第十,拒绝承担举证责任。第十一,热衷吹牛,总是宣称自己的成果领先同行甚至整个科学界。

伪科学的一种派生方式是否定主义,也就是凭借一套靠不住的方法论,对公认的科学理念进行有意识否定。无论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化论,微生物致病理论,大脑产生意识的理论,还是气候变化,心理障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艾滋病,这些在全球许多地区的部分人群中受到否认。否定主义的惯常操作包括:捏造并夸大质疑(比如发现一例、几例疫苗安全个例,就全盘否定疫苗的安全性);额外要求不存在或无法提供的证据(比如你如果接受了相对论,否定主义者就要求你出示人之前的物种以及再之前的物种的化石);玩弄文字游戏,否定各种证据(比如有人否定精神疾病的存在,就故意将疾病定义为身体疾病,然后反向否定精神疾病);过于关注细节分歧,忽略共识;否定已经形成的公认共识;鼓吹阴谋论,质疑科学家的动机;以学术、思想自由为由,坚持对科学、科学结论、事实、科学家的诋毁。

伪科学的另一种常见派生方式,那就是阴谋论。将国际、国内的所有大事,都解释成阴谋操作的结果,借以得出令人震惊、闻所未闻的结论。在美国,相当多数的人相信阿波罗登月计划纯属捏造,而相信“9·11”和珍珠港袭击都是美方策划的阴谋的人也在少数。相信这些结论的人坚信自己独具慧眼,能够识破种种复杂阴谋,直接得出精准的判断。

阴谋论与伪科学的其他方式,就是用阴谋家旨在掩盖行踪、意图,隐藏得格外隐蔽(却能被阴谋论博主发现)。“如果遇上阴谋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阴谋论继续扩大,不断询问”诸如“谁会因此得益”之类的问题。《如何独立思考》书中指出,美国对其盟友以及国内企业、公民进行监听的丑闻,是被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的,这其实就表明掩盖丑闻的难度很大,哪怕是其中一个很小的环节出错也会导致真正存在的阴谋败露。数学家进行测算发现,重大阴谋需要涉及的环节众多、参与的人数众多,再加上其他变量,长期隐匿的几率很低——但无论如何,真正存在的阴谋也不会被那些“人在家中坐”的“发明家”给首先捅出来。

如何避免认知错误

认知错误包括神经心理局限性带来的认知欺骗,以及基于逻辑、推理、思维等环节出错导致的认知偏差。神经科学家清楚的揭示了记忆偏差与虚妄记忆综合征的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中老年人喜欢在回忆往事时,给出完全没有旁证证明的回忆内容,其中一些内容甚至显得是“魔幻性”的。记忆误导、记忆扭曲等现象也很常见。

而在心理学实验中,人为构建的错觉完全可以达到高度逼真的效果。尤其是视线对象处于变动之中的情况下,就更容易产生所谓的“变化视盲”。《如何独立思考》书中还谈到了较为常见的空想性错视、临睡幻觉等认知欺骗。

认知偏差在行为经济学、行为心理学领域被经常谈到,包括过度自信偏差、动机性推理、各种论证错误(如不当推论、诉诸权威、诉诸后果、错误因果、混淆相关与因果、诡辩、诉诸伪善、诉诸人身、诉诸无知、非黑即白、错误类比、起源谬误、滑坡谬误、稻草人谬误等)、确认性偏差、诉诸传统、诉诸自然、基本归因错误,等等。

承认自己的认知可能出现认知错误,包括认知欺骗以及认知偏差,才可能真正意义上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应当不断引入批判性思维,来检视自己过往和当下思考的方式、内容、过程和内容,致力于让自己适应更科学、更合理的思维,而不是将对认知欺骗、认知偏差的理解作为一种可以用来打击他人的工具。

在此基础上,要进行独立思考,还需要引入正确的事实。《如何独立思考》这本书指出,对于网上信息尤其是缺乏权威渠道披露,仅仅由自媒体披露,或是没有注明信息来源的个别机构、网站的信息,我们应当保持警惕。而对于已经有权威渠道披露的信息,如果我们觉得其内容传递与合理逻辑等因素不符,应当进一步检索信息来源,做到“兼听则明”。书中以美国国内的转基因讨论等具体争论为例,就此进行了详细说明。

要是我们做到了以上所说的“兼听则明”,又经过了批判性思考,还是判断错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保持对内对外的坦诚:要勇敢告诉自己,之前有关某件事的具体判断错了,据此反思自己下判断的方式,检视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自己潜在的偏见等问题;对外,也应直言不讳的承担发表失实言论的责任。

所评图书:

书名:《如何独立思考》

作者:(美)史蒂文·诺韦拉 等

译者:文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