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明鉴》:对明代衣冠“形”与“制”体系的发掘和梳理

时间:2021-06-22 08:49:05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明鉴》:对明代衣冠“形”与“制”体系的发掘和梳理

6月19日,由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和首都图书馆联合主办《明鉴——明代服装形制研究》新书发布会在首都图书馆举办。2021年最新出版的《明鉴——明代服装形制研究》一书得到了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宝良等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是中国纺织出版社致力于打造纺织服装板块推出的重磅图书。发布会现场,该书作者、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蒋玉秋博士做了一场名为“明鉴:走进真实的明代衣冠”的专题讲座。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清松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华民族服饰体系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人独一无二的理念与智慧,在数千年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传承至明代的服装,承载着华夏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作为中国纺织服装领域的国家级出版单位,服装类图书正是传承、弘扬文化成果的重要载体。《明鉴》一书的出版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掘中华优秀服饰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并助力当代设计创新与活化传承。”

《明鉴——明代服装形制研究》作者、主讲嘉宾蒋玉秋博士,自2003年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她发言时表示,北服一直以弘扬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为本,致力于搭建服饰文化研究与交流的学术平台,持续开展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校浓郁的教研氛围是她学习与研究的原生动力。

蒋玉秋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服装史、染织技术史,持续致力于“传道重器,习古创新”的教学实践,倡导从技术角度研习中国古代服饰,以及基于传统染织技艺的创新设计应用。曾带领团队完成周代士冠礼及乡射礼服饰复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服饰及刺绣复原、敦煌壁画唐代人物服饰形象复原、明代典型服装形制复原等专题研究。发表论文多篇,主笔、合著、译著有《汉服》《北京服饰文化史》《粉黛罗绮: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一针一线: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等。蒋玉秋蒋玉秋

“垂衣裳而天下治”

前些年电影《绣春刀》公映后,不少传统文化爱好者曾就片中主演身上的“飞鱼服”展开热议,锦衣卫的朝服一时间更成为古风爆款。“我们穿着传统服饰觉得很美,美在哪里呢?衣冠之美不仅美在外形,更美在形而下的技术,比如形制、色彩、材料、纹样和工艺,可以统称之为器;以及形而上的思想,这包括舆服制度、设计思想、礼法俗称之为道。附着在物质形态上的非物质性,从明代乃至更古老的时代延续至今。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古代科技名著《考工记》里有言,‘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意思就是说有智慧的人发明创造,技术好的人照着先人的思路制作,然后父子相传,这就是工匠。”

在蒋玉秋看来,明代服饰制度严密周备,纺织技艺高度发达。“1368年,朱元璋定鼎南京。明初各项制度始创之时,朱元璋便下诏‘复衣冠如唐制’,可以说统治者深谙‘垂衣裳而天下治’的古训,注重外在衣冠的风貌对于内在精神思想的影响。制度的持续更定与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明代服装在形制上呈现出明显的特色。服装的形制从“礼、法、俗”不同层面普及于社会各阶层,贯穿明代始终,并传播于周边国家,留存后世。”

《明鉴——明代服装形制研究》一书认为,在明朝服饰制度的执行途径上,分别通过“礼、法、俗”延伸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刚性的“律法”用以绳顽劣;柔性的“礼法”用于导良民;隐性的“民俗”用于化民风。“明朝的服饰制度的制定,礼法互为表里,规划出一个‘以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下不凌等,则上位尊;臣不逾级,则主位安;谨守伦纪,则乱无由生’的理想社会蓝图。”新书发布会现场新书发布会现场

“礼失求诸于野”

在蒋玉秋看来,过往学界对于明代服饰研究缺乏“形”与“制”体系层面的发掘和梳理,“礼失求诸于野。这需要大量样本支撑,包括创世实物和出土实物。此番研究从考古‘类型学’的研究入手,将传世及出土服装的形制进行分类比对,并从‘类→型→式’呈现对明代服装形制的层层解读,探讨明代服装的形制规律与互动关系。”

传世服装实物有着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明鉴——明代服装形制研究》中的研究样本主要来自孔府旧藏明代服装和日本丰臣秀吉赐服,前者合计68件,分别藏于山东博物馆和曲阜市孔子博物馆;后者17件,藏于日本京都妙法院。“这些服装具有形制完整,色彩多样等研究优势。还有一些明代传世服装,或传承于无序,或真实性存疑,这类实物没有纳入研究范畴。”蒋玉秋说。

在蒋玉秋看来,孔府旧藏明确作为衍圣公家族的“曾经衣裳”,历经明清之际汉民族“改易衣冠”等重大政治事件仍未被毁被弃,实属难得,“较为遗憾的是,这些传世衣装缺乏具体的服用时代,服用对象、服用场合、穿着配伍等信息的确切记载,并且有的服装称谓与描述方式,乃至服装尺寸信息均有不准确或难以理解的地方。”

蒋玉秋认为历史上,大凡两国交流重大事件,都伴随着赐服。明朝万历年间(1592-1597),日本侵略朝鲜,明廷出兵援助藩国,随着战事升级,中、日、朝三方开始了和谈,最终明朝决定以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的方式来缓和战争矛盾,并赐其封王金印与冠服。“虽然和谈以最终破裂告终,但这次赐予丰臣秀吉的冠服却保留下来。尽管关于这段战事的记载三国定名不尽相同,但这批冠服不论是直接来自明朝(中国称之为‘赐’),还是取道朝鲜到达日本(日本称之为‘贡’),都可以确定是明朝服装形制无疑。”

“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服饰的热爱,由感动而追随。对我来说《明鉴》的出版不是研究明代服饰的结束。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本书用了红色的书封,主要讲明代服饰的形制。在明代的官服体系中,一品到三品用红色,四品到六品用青色,七品到九品用绿色,未来至少还会推出两本和明代服饰相关的书籍,会以纹样、图案、材料和制作、复原为主,继续呈现相关研究的内容。”蒋玉秋在讲座的最后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