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帮助四川这个农业大省端牢手中饭碗,川米八成和袁老有关

时间:2021-05-23 12:46:35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帮助四川这个农业大省端牢手中饭碗,川米八成和袁老有关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院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从此春种秋收均与怀念有关。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当天也在推特上发文:“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钟南山也为袁老献上缅怀之辞:隆平大哥,我的挚友! 天堂里好好休息。你已经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有空就指导一下学生继续“三系”攻关。你是一个真正的、最值得我敬佩的学者!

还有网友晒出袁隆平语录,向这位功在千秋的“杂交水稻之父”致敬。“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微博上,“我中午把饭乖乖吃光了。”这条被顶到微博热搜的热评,让万千网友“破防”。@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也纷纷转发,悼念袁隆平院士。

巨星陨落,全网哀悼。

界面四川了解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5月22日~5月24日(暂定三天)早8:00至晚8:00将在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设置小型吊唁堂,市民可前往吊唁。

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德源镇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是全国唯一以袁隆平院士命名的科学园区。这是袁隆平院士为推广杂交水稻在西南地区选育与推广而设立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袁隆平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袁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点,在我们四川表现更具体。”5月22日,农业农村厅巡视员杨波这样说到。

袁老与川米有何故事?“首先,四川是全国第一批推广杂交稻的省份。其次,杂交稻已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八成以上,增产明显。”四川省种子站副站长梁南山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对于杂交稻认知还不够充分的时候,四川就为袁隆平的杂交稻新品种和相关稻种打开了大门。

“杂交稻的产量比一般的水稻高得多。”原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一位退休干部介绍,当年为了在四川推广杂交稻,袁老没少往四川跑,“搞培训、搞讲座、搞技术指导,经常泡在田间地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又一个丰产高产的纪录写在四川大地上。上世纪80年代,川内大部分水稻亩产至多不过300公斤左右,而杂交稻亩产量达到400公斤以上,增产效果明显。

如今,全省每年杂交稻种植面积占全川水稻种植面积的八成以上。按照亩产550公斤计算,全省每年杂交稻产量在140亿公斤以上,帮助四川这个农业大省端牢了手中的饭碗。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川米,八成以上都和袁老有关。”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成为最早一批推广杂交稻的省份,还产生了另一个正面效果:因为接触得早和种植管理等经验丰富,四川杂交稻种领域的研发赢在了“起跑线”。即便是当下,四川研发的高产杂交稻品种,依然是长江中上游稻种市场的“主力军”之一,可谓是“川种俏天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