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33年、3种温度,平安从企业小我走向社会大我

时间:2021-05-27 19:48:27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33年、3种温度,平安从企业小我走向社会大我

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以一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拉开33周年司庆的序幕,也借此表达了平安对党和国家的感恩。

“中国平安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创新发展的伟大实践,离不开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和客户信赖的深层涵养。”马明哲写道。

与三年前那场30周年的司庆演讲相比,此篇题为“风华正茂奋进新征程”的文章,将平安从企业小我拔高至社会大我。“一个保险营销员”的初心未改,马明哲也将温度二字贯文章穿始终。

温度从何落脚?按照马明哲的说法,平安的温度可以总结为三大层面——保险对健康中国和适老社会的担当,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科技让城市更美好的愿景,履行企业公民责任、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情怀。

回顾平安几十年的积累,实现“有温度的金融”并非空话。金融基础、医疗健康生态、智慧科技等综合实力,给了平安做好主业、完善服务、担起社会使命的能力。

生命之温度

对于平安而言,保险始终是立业之本。“33年走过了西方保险市场近两百年的路;不忘初心,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马明哲和平安始终坚守着保险的初心。

回顾我国保险业发展,从三十多年前几乎一片空白到如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发展用飞速形容不为过。

但市场远远未达到饱和。数据显示,2019年亚洲地区死亡风险保障缺口中,中国内地以40.6万亿美元的缺口量与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拉开差距,亚洲地区医疗保障缺口与日本的差距也几近四倍。

缺口很大,密度却很低。2019年,中国内地230美元的寿险密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363美元,2.3%的深度也不及全球平均水平3.2%,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差距则更大。

矛盾的是,在巨大的缺口中,中国的保险行业似乎已经触及同质化的顶板。如何找到差异化的路径带领行业走出一条满足民众需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平安这样行业领军者的心之所系。

而平安从深圳出发,三个十年实现三次战略升级,历经33年成为业内龙头。在今年年初的股东大会上,马明哲给平安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将成为未来破局的关键。

“过去我们的保险是冷冰冰的服务,但现在我们追求的是一个现代新金融、新医疗保险模式,平安希望能够在传统的保险领域升级,提供一种新的保险服务,保险不只是作为一个财务保障,更重要的是能成为有温度的服务提供者。”

简而言之,平安要做“有温度的金融”。在马明哲笔下,这种温度体现在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构建适老社会的担当之中。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叠加国民健康需求日益增加,平安始终在思索如何通过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给保险注入新模式、新理念。今年推出的“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就将健康管理全面嵌入到平安的所有主力重疾产品中,搭建了“保险保障+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的一站式健康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深的老龄化程度也促使国家和企业深入思考如何实现老有所养的课题。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达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3.5%。“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则上升为国家战略。

而作为中国多层次医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险市场,也有了“到2025年规模力争超过2万亿元,2020-2025年期间年均增速要达20%”的目标。

在宏观政策的方向指引下,平安于今年5月初推出了超高端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通过稀缺地段、日式照护、美式康复、专属医疗、终身管家和尊贵享受等核心优势,致力于为康养行业打造顶级的服务标准。

当然,无论是助力健康中国还是布局康养产业,都是对企业综合实力和医疗健康体系的考量。显然,平安已经做好了准备。

马明哲在撰文中表示,平安正从机构、用户、服务方、支付方和科技五大方面入手,着力构建医疗生态闭环。

以服务方平安健康为例,其线上线下网络之庞大已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线上用户数3.46亿、线上互联网医院14家、常见疾病诊疗3000多种……线下药店11万家、诊所4.9万家、体检中心超2000家等等。

而在医疗生态背后更加坚实的支撑在于,平安集团的资产规模已接近10亿万,过去多年实现了收入、市值、纳税等指标年均逾20%的复合增长,服务2亿多金融客户、6亿多互联网用户,覆盖广泛。

“1000个中国人有1个平安人,7个中国人有1位平安客户,每天缴税2.8亿元、赔付5.6亿元、服务252万件……”马明哲口中的平安版图之大、服务能力之巨可以想象。

生活之温度

如果说,保障健康、服务养老是平安对个体生命的温度,那么,将多年积累的科技能力形成系统化的智慧解决方案向社会输出,让民众每一天的生活更便捷、更舒心,则是平安对亿万客户日常生活的温暖呵护。

“围绕优政、兴业、惠民的目标,科技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覆盖政务、卫健、交通等20多个板块,推动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马明哲如是写道,“平安的温度,是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科技让城市更美好。”

2017年,平安成立了智慧城市事业部,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赋能,构建了“1+N”智慧城市平台体系。

公开资料显示,平安的智慧城市业务,涵盖智慧教育、智慧政务、智慧医疗和智慧生活四大方面。截至去年年底,智慧城市业务累计落地城市数达151个,覆盖企业数同比增长220%,服务市民数按年增加108%。

以“I深圳“APP为例,平安一改过往各自为营的局面,以集约化的形式打破了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孤岛,覆盖95%以上的个人事项和70%的法人事项,实现8000逾项政务和生活服务“秒批”。

以此为开端,平安智慧城市先后打造了“我的盐城”“最珠海”“我的绵阳”“江门易办事”等案例,将平安温度传递至全国范围。

从2008年成立平安科技、开启“金融+科技”探索开始,平安相继成立陆金所、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平安医保科技等新科技公司。数据显示,近年来其科技公司收入及市值不断增长——去年总收入同比增长10%,总市值同比大涨227%。

与此同时,平安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也毫不吝啬——“平安积极拥抱科技浪潮,投入千亿元自建科研体系,核心科技专利数已超3.2万,金融科技、数字医疗科技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就在去年两会,“新基建”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让“城市大脑”变得更聪明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破局的关键;一年后,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讨论持续升温;而“十四五”规划和2023年远景目标的核心内容之一,即加快智慧城市、新基建等规模部署。

乘着政策的东风,平安继续投入底层技术、发力智慧科技不难预见。

社会之温度

当然,真正伟大的企业不仅仅是带领企业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价值,还需铭记回馈社会,平安算得上其一。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平安‘赶考’新时代:坚守回馈社会之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发展有温度,与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同频共振。”建党百年之际,马明哲对平安的要求更进一步。

近年来,平安已在助力扶贫、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多个方面展开行动。

发展至今,我国脱贫攻坚已取得历史性成就。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脱贫摘帽后,下一步则是保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

自2018年启动“三村工程”,到今年全面启动乡村振兴工作,平安扶贫工作扎实落地,累计发放扶贫资金近三百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万余人,各项扶贫举措惠及超过73万贫困地区群众。

具体来看,平安聚焦产业、健康、教育三个扶贫方向,启动面向村官、村医、村教,逐步形成“三村、三环、三保”的智慧扶贫体系。

马明哲也在文中写道,平安投入脱贫攻坚战责无旁贷,下一步将继续推进“三村工程”,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助力乡村振兴之时,平安在实体经济中的投入也不遗余力。截至2020年末,平安累计投入超5万亿元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其中投入重大工程建设资金超1万亿元,覆盖能源、铁路、港口等重要基建。

除此之外,平安还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升级绿色金融行动,在绿色保险、投资、信贷及绿色运营和公益领域积极探索实践。

“2025年平安将实现投资+信贷规模达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2500亿元。”马明哲承诺,“平安一直前行在提早达成碳中和目标、共建和谐美好的可持续人类社会的路上。”

以此种种不难看出,平安的各项工作始终跟随党和国家的步伐,未来也将继续服务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

从个体生命到日常生活,从智慧城市到乡村扶贫,从企业小我到社会大我,平安正在党的精神滋养和政治引领下,不断发挥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之力,将平安的温度接续传递、生生不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